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总需氧菌、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的影响.试验选择180头(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日粮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试验期28 d.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500、1000和2000 mg/kg壳聚糖.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添加组盲肠和结肠内的总需氧菌均低于对照组;乳酸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与壳聚糖添加量都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日粮组盲肠和结肠内大肠杆菌数均低于对照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在14d时各组间差异趋于显著,在28 d时随壳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降低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能够有效抑制结肠内大肠杆菌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2.
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 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2)施肥处理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但会降低氮素、钾素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3)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氮磷钾配施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49.12%~58.26%。(4)灌水模式由于实现了氮素后施,在减肥18.2%基础上,氮磷钾配施处理较不灌水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养分吸收效率、肥料利用率、产量方面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3.
随着养殖观念的提升,牧场逐渐开始重视奶牛免疫预防工作,而免疫对于奶牛的应激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产奶牛的影响更大,直接带来奶量的损失。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抗应激产品对奶牛免疫后的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3座饲养管理相近的牧场进行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群泌乳天数、饲养管理一致,试验组牛群饲喂相应的抗应激产品,对照组未处理。A牧场试验组使用的抗应激产品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B牧场试验组使用的抗应激产品主要成分为丙酸铬,C牧场试验组使用的抗应激产品主要成分为有机硒。试验结果显示,奶牛发生免疫应激后,饲喂黄芪多糖组单产较对照组高0.22kg,但对于奶牛免疫应激后缓解单产降低效果不显著,饲喂丙酸铬组单产较对照组高2.13kg,对于降低免疫应激影响效果显著,饲喂有机硒组单产较对照组低0.52kg,对于奶牛免疫应激后缓解单产降低效果不显著。由此可见,在免疫前后5d饲喂丙酸铬10g/(头·d),有助于缓解奶牛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4.
长期大量施肥增加设施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淋溶风险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可溶性有机氮比较活跃,在氮素转化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该文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有机肥、传统施氮、优化施氮和秸秆还田)对设施菜田土壤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在剖面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菜田土壤0~180 cm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范围为29.1~88.9 mg/kg,占可溶性总氮的27%~50%;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显著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并且随着化肥氮投入的增加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也相应增加;其中,有机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在0~180 cm土层累积增加了1132 kg/hm2,传统施氮比单施有机肥处理累计增加了1505 kg/hm2,秸秆的施用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但是对可溶性有机氮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可溶性有机氮是设施菜田氮素重要的损失形态,其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5.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针对近年来华北平原水肥投入不断增加而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本研究对山东省惠民县小麦的施肥现状和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小麦季农民习惯的氮磷钾肥投入量在不同农户间差异较大,平均为424 kg/hm2N,226 kg/hm2P2O5,88 kg/hm2K2O,其中氮磷肥用量已远超过同期作物养分消耗量。在现有的小麦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亩穗数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穗粒数,土壤速效钾和千粒重与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明显相关性。由于过量氮磷肥施用和高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不同农户间施肥量的差异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6.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长期不同灌溉施肥模式(漫灌施肥和滴灌施肥)和有机物料管理(单施有机肥、有机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小麦秸秆)对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和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漫灌模式下,0~300 cm土层矿质态氮累积量达1391~1881 kg/ha,虽然滴灌模式下土壤表层(0~20 cm)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漫灌施肥模式,但在0~300 cm土壤剖面中,漫灌施肥模式硝态氮累积量较滴灌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57~108%;施用秸秆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滴灌和漫灌模式增幅分别为511~518 kg/ha和445~488 kg/ha,但秸秆对铵态氮累积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为缓解奶牛热应激对其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该试验研究、配制了奶牛抗热应激功能性营养包。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和体况相近的原则,将120头健康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度热应激条件下,对照组奶牛饲喂牧场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g/(d·头)复合型功能性营养包,观察复合型功能性营养包的抗热应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正试结束时,试验组奶牛的单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预试期相比,对照组奶牛的平均单产降低2.96 kg/(d·头),而试验组平均单产降低1.16 kg/(d·头),比对照组缓降了1.80 kg/(d·头);试验组奶牛的乳蛋白涨幅比对照组高0.13个百分点;正试结束时和停试第10天试验组奶牛的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的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缓降0.02。结果提示,抗热应激功能性营养包不仅能够有效地缓减牛奶由于热应激导致的单产下降,还可以提高乳蛋白率、乳脂率、乳中干物质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38.
几种复合肥施用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棚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护地条件下,不同复合肥品种及施肥量对蔬菜地土壤不同剖面硝酸盐含量、pH值及电导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肥料的施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表层土壤pH值,同时增加了各剖面土壤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施肥量越大,土壤pH值、电导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越明显。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大量频繁施用化肥,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盐分累积和硝酸盐淋洗的主要原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平衡氮、磷、钾养分比例,以及采取正确的施肥和灌溉方式,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分累积,减少硝酸盐的淋洗,从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9.
试验研究不同灌溉畦长对灌水量、灌水均匀度与土壤NO3--N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灌水条件下,短畦处理(90m)灌水量为102mm,而长畦处理(180m)灌水量为132mm,且灌水明显增加了长畦处理田块水分、养分的空间变异。长畦处理比短畦处理多损失44mm灌溉水,N素损失增加20kg/hm2。在农民习惯的大肥大水条件下,由灌溉畦长引起的水肥田块空间变异未对冬小麦产量造成明显影响。但缩短畦长是推广应用节水节肥优化生产体系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山东省不同区域花生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农户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农户养分施用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花生种植生产中养分N、P2O5、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81 kg/hm2、131 kg/hm2、134 kg/hm2,比例为1:0.72:0.74,多数农户养分投入量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氮、磷肥超量;重施化肥,农户有机肥施用率仅为13.1%;重施基肥,其施用率为93.2%,追肥施用率差异较大;单质化肥:复合肥=1:2.08;80%以上农户选用复合肥作基肥,其施用量为110~13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