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质鸡鸡冠发育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所选育的优质肉鸡W和H2系体重与鸡冠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体重生长拟合中Compertz曲线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拟合度达0.998以上;鸡冠生长拟合中Logistic曲线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模型,拟合度达0.999,拟合参数估计值表明:W系鸡冠生长拐点日龄、拐点值和最大周增长均小于H2系,体重生长出现的拐点时间要早于鸡冠生长的拐点时间.本研究结果为掌握鸡冠生长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选用优质鸡专门化品系S3系与S09系进行正反交,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4个组合:S3♂×S3♀、S09♂×S09♀、S3♂×S09♀和S09♂×S3♀,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F1代0~12周龄体重、饲料转化比、12周龄末成活率、屠宰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以此探究S3系与S09系正反交组合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为筛选更加适宜市场推广的优质黄羽肉鸡商品代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S3♂×S09♀和S09♂×S3♀组公母鸡与两亲本组合相比,在体重、饲料转化比、成活率和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S09×S3组3周龄后体重、饲料转化比(3.11∶1和3.18∶1)和成活率(98.1%和96.7%)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3×S09组(P0.05),而S3×S09组屠宰率(89.97%和87.76%)、半净膛率(82.83%和80.87%)和全净膛率(67.83%和65.51%)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09×S3组(P0.05)。  相似文献   
23.
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了优质鸡S3系公鸡12周龄时冠高、冠长、冠齿数及体重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冠高1、冠高2、冠长和冠齿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651、0.591、0.806和0.572,均属高遗传力。无论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体重和冠高、冠长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和冠长间也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1和冠高2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冠齿数与体重、冠高、冠长间无明显相关(P0.05),表明以冠高或冠长为参数进行选育时,均可达到改良鸡冠性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猪THRSP基因5'侧翼区序列转录调控活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猪THRSP基因5′调控区TP526序列进行转录调控活性的鉴定,以鉴别THRSP基因调控区的功能。提取猪耳组织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THRSP基因5′调控区TP526序列,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pGL3-Basic),构建猪THRSP基因5′调控区TP526序列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TP526/promot-er),经PCR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利用双报告基因检测TP526序列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pGL3-TP526/promoter调控的表达载体,其萤火虫与海肾荧光素酶荧光强度之比(1.816 2±0.253 3)显著高于pGL3-Basic(0.126 7±0.020 3),呈高效表达(P<0.01)。THRSP基因5′调控区TP526序列具有启动子调控活性。  相似文献   
25.
FTO基因在不同品种鸡胚胎与生长期骨骼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清远麻鸡和隐陛白羽鸡为试验素材,研究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FTO)在2个品种胚胎期与生长期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差异。结果表明,在胸肌组织中,FTO在两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在清远麻鸡,16胚龄时FTO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出雏后l周达最高,8周时显著下降(P0.05);在隐性白羽鸡,FTO在20胚龄时表达骤然升高,在l周龄时呈现表达高峰,但8周时仍维持高表达水平。在20胚龄、1周和8周时FTO在隐性白羽鸡胸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清远麻鸡。在腿肌组织中,FTO在两品种胚胎期及生长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也不同。FTO在清远麻鸡12胚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出雏1周后FTO的表达相对稳定,各周龄间无显著差异;在隐性白羽鸡中,腿肌中FTO在20胚龄时表达量显著升高,这一高表达状态持续至出雏后8周,但FTO只有在8周时隐性白羽鸡腿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清远麻鸡。综合FTO在两品种的胸肌和腿肌组织中的发育模式研究表明,FTO在鸡胚胎期和生长期骨骼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TO对鸡肌肉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鸡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基因(VIP1和VIP2)和多巴胺受体基因(DRD1)多态性与性成熟的关系,采用PCR-SSCP和SNPs测序验证等方法对优质肉鸡F系287个个体进行了性成熟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VIP1基因处发现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73352处C→T的突变,68818处T→C的突变;VIP2基因发现1个突变为36 127处A→G的突变。DRD1基因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201处C→T的突变,208处A→G的突变及255处A→G的突变。与性成熟的关联性分析表明,VIP1基因73 352处的基因突变与冠高、冠长、冠重和睾丸重显著相关(P0.05),而与生长激素GH、睾酮激素TEST差异不相关(P0.05);VIP2和DRD1各处基因突变与性成熟相关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P0.05),但都与生长激素GH和睾酮激素TEST差异不相关(P0.05)。结果提示说明,VIP1、VIP2和DRD1基因可作为性成熟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7.
以淮南麻黄鸡和邵伯鸡为试验素材,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在2个群体卵泡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模式及差异。结果表明,在颗粒层中,BMP15在2个群体的卵泡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育到小黄卵泡(small yellow follicle,SFY)时期呈现表达高峰,显著高于其他各等级卵泡的表达量(P0.05,P0.01),之后表达量显著下降;不同时期同一等级卵泡颗粒层中的表达均表现为24周高于43周,小黄卵泡时期表现为24周显著高于43周(P0.05)。在膜层中,BMP15在2个品种的卵泡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均呈"低→高→低"的趋势,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黄卵泡(SYF)时期,显著高于其他各等级卵泡的表达量(P0.05)。不同时期同一等级卵泡膜层中的表达基本相似,均表现为24周表达量高于43周,在小黄卵泡(SYF)时期膜层表达量表现为24周显著高于43周(P0.05)。BMP15基因的表达量在各级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在2个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综合BMP15在2个群体不同时期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中的表达模式研究表明,BMP15在鸡的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时间、品种和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优质鸡鸡冠发育和开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的S3系母系群体共800只母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冠高、冠长和开产性状等6个指标,进行优质鸡鸡冠与开产性状的回归分析。[结果]S3系母鸡冠高1、冠长、开产体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10%,说明S3系在鸡冠发育和开产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提升空间;S3系鸡冠冠高与冠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1与冠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42),冠高和冠长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冠长与开产日龄的相关系数最大(-0.45),而与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2与开产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26。采用Linear Regression过程的回归分析方法,成功构建了优质鸡S3系鸡冠发育与开产性状的回归方程,证实了冠高和冠长可作为选择开产性状的间接性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优质鸡的性成熟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一品红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培育出更优良的一品红,实现工厂化育苗。[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一品红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GR)的浓度及配比。[结果]最佳外植体为绿色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消毒时间7~9 min,初期诱导最佳碳源为3%蔗糖;诱导嫩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10 mg/LNAA+0.50 mg/L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0 mg/L6-BA+0.10 mg/LNAA+1.50 mg/L2,4-D;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10 mg/LNAA+0.50 mg/L2,4-D;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05 mg/LNAA。[结论]筛选出最佳的一品红培养基及其最佳PGR配比,为实现一品红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网络社团日益成为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对电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意向调查和远程教育网络社团基本特征的分析,从网络化组织、人文化平台、社会化基地、科学化机制诸方面探讨了网络社团的构建框架,提出了科学规划网络社团发展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