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GDH基因棉花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类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对铵(NH4^ )亲合力高,转GDH基因植物有着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能。从对转GDH基因棉花第1代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纤维品质提高也有某些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02.
蔡世斌  李秀兰  杨巍 《玉米科学》2001,9(Z1):001-004
1994年辽宁东亚种子科学研究院玉米育种所组配出LD175×LD53杂交种,2000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为东单8号.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2d(沈阳),需≥10℃积温2900℃·d,幼苗拱土能力强,长势健壮.一般单产9000~12000kg/hm2,较掖单13增产7.3%~14.6%,较沈单7号增产14.1%~26.8%;中抗(MR)小斑病,抗(R)丝黑穗病,高抗(HR)茎腐病,根系发达,抗倒伏,活秆成熟.子粒含粗蛋白9.70%,粗脂肪5.53%,粗淀粉70.48%,赖氨酸0.30%,超过国标普通玉米优质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对棉花体细胞胚萌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棉花体细胞胚的葫发可分为3种类型:①先出根,后出芽;②先出茅,后出根;③根、芽平衡生长,且3种类型所占的比例不同.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棉花体细胞胚的萌发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不同.BT培养基有利于根的发育,MS培养基有利于芽的发育,而SH培养基则有利于根、芽的平衡生长.KT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棉花体细胞胚的生根率、生芽率、葫发率及再生植株率.低浓度的NAA有利于胚的葫发和再生植株,其最佳浓度为0.1 mg/L;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 NAA,可使芽的分化率提高83.3%,再生植株率提高50.0%;而高浓度的NAA又抑制了芽的发育.在棉花体细胞胚萌发中蔗糖的最佳使用量为20g/L.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个乌桕种子样品的桕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与地理分布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腊层)含量。桕脂(皮油)及种子含油率,对桕脂的各项理化值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不明显,其中碘值、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呈一定的正相关。饱和脂肪酸、棕搁酸和油酸的比值与纬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本文为乌桕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对影响棉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菌方法以0.1%的氯化汞消毒10分钟灭菌较为彻底;培养方式以花药固体培养较易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的诱导效应不同,亚洲棉较易,陆地棉次之,海岛棉较差,野生棉最难,陆地棉不同品种间也存在着差别。激素种类和浓度影响着棉花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生长量,TDZ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BA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MS+0.1mg/LBA+5.0mg/L2,4-D是诱导棉花花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较好培养基;MS+0.1mg/LBA+0.1mg/L2,4-D或MS+1.0mg/LBA+1.0mg/L2,4-D最有利于棉花花药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6.
转基因棉花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棉花研究简史的基础上,阐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这一生物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107.
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以H14与明恢63、蜀恢881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早熟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合F1的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的杂交F2和B1F1抽穗期呈双峰分布,从峰谷处进行分组,早熟植株与迟熟植株分离比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H14的早熟性主要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分析程序,技术特点以及在企业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大豆基因转移高蛋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瘤,从大豆属三个种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2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致瘤材料223份。其中蛋白质含量在43.00—45.52%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4份;蛋白质含量在44.00—49.55%的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类型23份;蛋白质含量在48.00—51.79%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类型19份。通过组织培养,从瘤组织中得到了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检测表明,3个种的大豆瘤来源的部分愈伤组织含有T—DNA。并通过液体培养,建立了含T—DNA的细胞系。现已培养50多代,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仍然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其染色体数为2n=40,表明是含T—DNA的稳定的细胞系。为基因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_1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载体功能是通过擦伤感染致瘤的过程进入植物细胞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致瘤反应筛选出理想的受体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大豆属的致瘤反应曾作过一些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的丰富资源,选育出高蛋白品种,我们进行了基因转移的高蛋白受体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0.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黑龙江省目前除抚远、呼玛等5县未作调查外,其余各县、市均有大豆孢囊线虫病为害,而且仍有扩大蔓延趋势。根据为害程度,可将我省划分为三个为害区:1.西部重发生区。2.东部三江平原中等发生区。3.除上述两地区外均为轻发生区。 通过对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初步明确菜豆、赤小豆、各种野生、半野生大豆等是大豆孢囊线虫的主要寄主;它完成一个世代有效积温为330℃—350℃左右,一年发生三代;孢囊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为0—25厘米占99.4%;在盐碱土和砂质土危害较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孢囊平均每年降低22.4%,而种植大豆后孢囊平均增长236.6%左右;种植抗病品种孢囊仅增加5—6.6%,种免疫材料孢囊则降低18.5%。 初步分析我国有1、3、4号小种,黑龙江以3号小种为优势小种;1976年以来,已选出19份高抗抗源,并从1978年以来杂交转育出黄种皮、百粒重15克以上新抗源;药剂防治,目前主要采用8%呋喃丹颗粒剂。 建议今后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及病原致病性变异;播前查囊指导药剂防治与轮作及生物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