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205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290篇
  194篇
综合类   1224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675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60Co-γ射线诱变小麦品质突变体的筛选及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德娥  赵平  王敏  张从宇 《种子》2012,31(5):5-10
为了探索小麦品质性状的物理诱变效应,用300Gy的60Co-γ射线辐射小麦品种河科2号的干种子,对M3代234个株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和产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SSR分子鉴定,以超过均值±2×标准差确定变异株系.结果表明,在M3代群体中,蛋白质含量有13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5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湿面筋含量有8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3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沉降值有6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3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硬度有2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9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产量有5个株系发生正向变异,4个株系发生负向变异.相关分析表明,M3群体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平行变异的趋势.初步筛选出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强筋小麦标准(蛋白质含量≥15%,湿面筋含量≥35%)的株系8个.经SSR分子标记检测,与控制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存在连锁的2个特异引物Xbarc164和Xgwm161在以上8个变异株系都呈现多态性标记,表明这些株系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基因可能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沟系3种典型森林类型的持水功能特点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对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枯落物蓄水能力以及林冠截留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林冠截留是林内主要的降水再分配途径,对森林的水分调蓄具有重要作用。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为针阔混交林1259.07 t/hm2,其次为灌木林1046.23 t/hm2,最弱的为落叶松林663.56 t/hm2,针阔混交林林地有着很强的水源涵养和调节能力;灌木林对土壤结构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大兴安岭地区今后开展森林水土保持功能的量化研究及造林的林型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以无水液体乙醇为燃料,用铁铬合金电热丝为燃烧室内反应物加热,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乙醇-空气小尺度层流扩散火焰散热对受限空间微火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热丝向受限空间内的燃烧反应物加热,可以减少散热损失的影响,对稳燃有一定的帮助。电加热功率为合适值时,稳定燃烧极限最宽。电加热可提高火焰温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使火焰中心向上游移动。一定范围内,电加热功率的增幅大于散热的增幅,外加热功率对散热损失有抑制作用,增强微火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试验布置在典型的黄土高原的沟壑区,长武试验示范区,在长期的小麦连作的基础上,通过单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使用,研究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铵氮和氨基糖氮影响较小,而对土壤氨基酸态氮和酸解和未知态氮影响较大,特别是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无机磷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8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无机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剖面无机磷占全磷总量的65.0%-79.4%,无机磷以Ca-P为主,Ca2-P,Ca8-P,Ca10-P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2.1%-16.0%,0.6%-2.4%和59.7%-80.5%,Al-P,Fe-P,O-P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1.8%-6.0%,3.9%-6.5%和9.2%-14.7%,土壤Ca2-P,Ca8-P,Al-P空间分布特征总趋势为耕层含量较高,耕层以下含量减少,在120cm土层以下趋于稳定。Ca10-P耕层有一定的积累,耕层以下含量减少,但底土含量略高于耕层。Fe-P,O-P空间分布不明显,长期施肥土壤中磷素大量以O-P累积在剖面各土层,其次主要转化为Ca2-P,Ca8-P和Al-P累积在耕层。  相似文献   
106.
灌区灌溉需水量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个含有趋势分量、季节分量、随机分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并用来模拟灌区灌溉需水量。分析发现灌溉需水量的序列无趋势,季节分量可用显著谐波数为1的Fourier级数描述,而随机分量则可用一阶自回归模型表示。对模型残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的检验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用于模拟霍泉灌区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序列精度可靠,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7.
陡山灌区实时灌溉预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参考作物腾发量和实际作物腾发量的实时预报及修正方法 ,结合陡山灌区实际资料 ,分别针对主要旱作物和水稻建立了实时灌溉预报模型 ,并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了率定 ,特别针对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中 A0 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更合理的 A0 取值方法。基于可视化语言开发灌溉配水实时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8.
以无花果粉为原料,经过脱脂、加水酶解、超声波提取和脱蛋白处理后得到无花果多糖提取液,浓缩后通过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分别对其进行干燥制粉,并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多糖保留率、颜色、溶解度、干燥能耗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利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品质综合评分,以确定其最佳的干燥方式。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多糖保留率最高,得到的多糖颜色变化最小,溶解度最大,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色度和干燥能耗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416、0.403,品质综合评分结果为:FCPS2(真空冷冻干燥无花果多糖)品质最优,评分为0.637。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湖北省团林灌溉试验站水稻水肥耦合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水稻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施肥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与传统的淹灌相比,节水灌溉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提高了水分生产率。通过分析的数据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并将该管理模式在江西鹰潭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 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明显增加。施钾量在75~150 kg/hm2能明显地增加冬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出粉率、面粉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K0处理相比,不同施钾处理的上述前5项指标分别增加了10.8%~13.5%、2.7%~11.8%、4.3%~13.3%、23.5%~41.2%、26%~34%,且弱化度降低28.6~31.6%。施钾为150 kg/hm2时能明显促进旱作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进一步提高钾肥用量则导致NR活性降低。在供试施钾量范围内,同一生育期旗叶和子粒中的GPT活性、叶绿素和PSII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同一处理随生育期的延续而降低。冬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钾素当季回收率则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施钾75 kg/hm2的钾素当季回收率最高,为4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