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以广东极飞无人飞机P20为喷雾器械,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5%阿维菌素乳油为防治药剂,开展了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中作业参数 (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喷雾用水量及喷头类型4个因素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飞行速度的4个处理 (3、4、5、6 m/s) 中,药剂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表现为飞行速度越慢,防效越高;在飞行高度的4个处理 (1.5、2.0、2.5、3.0 m) 中,药剂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表现为作业高度为2.0和2.5 m的防效较高,且均显著高于作业高度为1.5和3.0 m的防效;在用水量的3个处理 (7.5、15.0、22.5 L/hm2) 中,药剂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表现为用水量越多,防效越高,且三者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在两种类型的喷头中,离心式喷头 (极飞P20) 与压力式喷头 (大疆T16) 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防效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以上结果优化的作业参数为:飞行速度3~4 m/s,飞行高度2~2.5 m,喷雾用水量为15.0~22.5 L/h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丽江新团黑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化情况,将分离的100个单孢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传统鉴别品种和30个抗瘟单基因品系上,根据接种品种的抗感反应确定稻瘟病菌的优势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组成、致病力及其所含无毒基因等信息,并与从同一地区其他寄主品种分离到的稻瘟病菌种群的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从丽江新团黑谷上分离的稻瘟病菌与从整个区域不同品种上分离的病菌致病性分化情况相似,其中从丽江新团黑谷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小种ZA占85.00%、ZB占13.00%、ZC占2.00%,优势小种为ZA1、ZA5、ZB13,菌株平均毒性频率为83.33%;从其他寄主品种分离的菌株各种群组成为ZA占53.85%、ZB占38.46%、ZC占5.77%、ZD占1.92%;优势小种为ZA1、ZB15、ZB13,菌株平均毒性频率为78.01%。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系统,并获得了一批pTHPR1转化子。为明确这些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在转化子库中抽取10个经过验证的转化子,从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5个方面比较了它们与野生型菌株(GD-118)在生长速度、菌落颜色、菌核颜色和菌核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5℃和35℃且pH值为5.0、7.0、8.0时,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碳源、以甘氨酸为氮源且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有些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菌株,有些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则明显慢于野生型菌株;在10℃和35℃且pH值为4.0、5.0、6.0时,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硝酸钠和硝酸钾为氮源且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的菌核数量和颜色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氨基寡糖素等抗病毒诱导剂和嘧肽霉素等抗病毒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从稻苗生育期、饲毒与接毒时间等方面优化白背飞虱群体接毒条件,对不同药剂处理的稻苗进行人工接毒,并分别于接毒前后喷施抗病毒诱导剂和抗病毒剂,比较不同药剂防效的差异。结果显示,3叶1心期稻苗分别饲毒与接毒12 h较适合室内白背飞虱的群体接毒。抗病毒诱导剂中,100 mg/kg氨基寡糖素和60 mg/kg超敏蛋白的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分别为54.86和52.86,防效分别为22.17%和24.99%。抗病毒剂中,240 mg/kg嘧肽霉素的效果较好,病情指数为50.95,防效为28.67%;其次为120 mg/kg嘧肽霉素和600 mg/kg毒氟磷,病情指数分别为55.71和59.05,防效为22.00%和17.34%。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6.26%,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水稻分蘖期和破口初期喷雾剂量)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2.05%、71.64%。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消长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诱虫灯测报和田间取样方法测定江西省崇义、井冈山、莲花和万安等4个县(市)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消长动态,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4个县(市)不同时期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结果表明:江西省4个县(市)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带毒率变化规律相同,即白背飞虱高发期其带毒率也较高。崇义和万安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高峰期较早,在7月28日左右;其次是井冈山,高峰期在8月8日左右;莲花则最晚,高峰期在8月18日左右。根据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时间差异,可以推测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的白背飞虱是从东南方向传入江西省的,并进一步传播到邻近省份。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 β 1,4 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polymethylgalacturonase, 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 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 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9.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e)又称石刁柏,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在生产上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序列在76~80、104~115、129~138、151~158、175~178、382~402、438~445和473~479bp等rDNA ITS区段上存在差异性碱基。芦笋枯萎病菌及其近缘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2个亚群,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asparagi与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