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根窖模拟,研究根系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树体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均有较大影响,随垂直深度的增加总根重、吸收根重、生长根重、花芽数和花芽重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对于粘土而言,壤土更有利于树体发育。  相似文献   
92.
野生平邑甜茶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野生于蒙山的平邑甜茶的分布及其变异性,结果表明:平邑甜茶的分布环境多样,但各种生境下的平邑甜茶单株间的植物学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叶片面积,平邑甜茶可分为大叶型和小叶型两种。小叶型平邑甜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大叶型多了Rf=0.26、0.33和0.37的3条带,但少了Rf=0.57的一条带。在同一分布地点内的平邑甜茶的POD同工酶酶谱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3.
桃、李属红叶树种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紫叶桃、紫叶李、美人梅及紫叶矮樱4种红叶树种为试材,油蟠桃和玉皇李2种绿叶树种为对照,测定其色素含量、反射光谱、光合速率日变化及相关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红叶树种花青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绿叶树种,除美人梅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红叶与绿叶树种无显著差异.红叶和绿叶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但红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低于绿叶树种,且光合"午休"持续时间较绿叶树种短.从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来看,红叶树种与绿叶树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大,红叶树种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低于绿叶树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高于绿叶树种,热耗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选择天气晴朗的1天,在9:00,12:00,15:00,18:00和21:00采集树冠外围受光一致、健康无损的复叶,利用静态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叶片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日动态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木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香芹烯、3-蒈烯、α-松节烯、β-月桂烯等单萜类化合物及少量的醇类、酮类、酯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总排量的85%以上.1年中,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动态趋势为夏季(93.6%)>秋季(89.2%)>春季(85.9%),而萜烯类化合物的种类在春季最多(59种),其次是夏季(52种),而秋季最少(50种);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在春季最多,夏季和秋季的释放量相近;酯类、烷烃类和醛类物质均为夏季的释放量最少,春季的释放量多于秋季;而酮类物质的释放量在不同季节中没有明显变化.就主要的萜烯类物质的释放量而言,顺式-β-罗勒烯为春季>夏季>秋季,反式-β-罗勒烯为秋季>春季>夏季,而香芹烯则为秋季>夏季>春季,α-松节烯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基本保持不变,3-蒈烯为夏季>春季>秋季.1天中,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总量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5:00释放量达到最大,而早晚的释放量则较小.就几种主要的萜烯类物质的释放量而言,香芹烯、反式-β-罗勒烯和顺式-β-罗勒烯无论在春季、夏季或者秋季,其释放量均在15:00达到最高;α-松节烯在春季和秋季,15:00达到最大水平,而夏季12:00其释放量已达到最大;β-月桂烯的相对含量除了春季18:00略有下降外,其他时间均保持不变;3-蒈烯1天中的释放量在春季和秋季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并于12:00释放量达到最大.[结论]萜烯类化合物是黄连木叶片释放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年释放动态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日释放量动态变化趋势为15:00> 12:00> 18:00 >9:00>21:00.  相似文献   
95.
以果树防冻营养剂为试材,选取甘肃、陕西和山西3个苹果产区果园为研究对象,以果树防冻营养剂涂抹"富士"苹果树干后,分别对"富士"苹果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新梢生长量、果实品质进行了测量分析,以探究果树生物药剂对果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果树防冻营养剂后能够提高叶片中全氮、全钾、镁和锰的含量;新梢长、单果重增加;能够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花色苷的含量,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以"富士"和"嘎啦"为试材,通过套双层纸袋、无纺布袋和塑料袋3种处理,对苹果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花色苷含量、CMYK模式指标值、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以研究不同套袋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改善苹果外观品质效果显著,以套纸袋后蓬莱市"富士""嘎啦"以及黄陵县"嘎啦"和套塑料袋后黄陵县"富士"最为洁净、鲜亮;套袋改变了苹果单果质量,套无纺布袋和塑料袋的苹果单果质量均高于对照,而套无纺布袋的果实单果质量提高更显著;套袋改善了果实的果形指数,其中以套纸袋改善最为明显;套袋能够显著提高花色苷含量,以套纸袋后蓬莱"嘎啦"和黄陵县"嘎啦"提高最多。套袋对苹果内在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套双层纸袋后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最少,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最多,对苹果内在品质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97.
草酸青霉A1菌株的鉴定及对苹果4种镰孢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连作条件下的平邑甜茶健康根系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A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观察鉴定该菌属于青霉属,将其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ITS r DNA序列和β-tubulin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MEGA5.05软件构建青霉菌A1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青霉菌A1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KF152942.1,KC344990.1)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最终将青霉菌A1鉴定为草酸青霉A1。在马铃薯培养基(PDA)和玉米粉培养基上分别将内生真菌A1与尖孢镰孢菌、串珠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在PDA培养基上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0%、74.0%、47.0%和54.5%,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在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5%、82.2%、68.4%和53.4%,拮抗系数达到Ⅱ级或Ⅰ级,说明草酸青霉A1对4种苹果连作障碍病原镰孢属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平邑甜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连作土对照相比,A1菌肥显著促进了连作平邑甜茶幼苗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加,分别增加2.53倍和2.35倍,说明草酸青霉A1菌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土壤中的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发现A1菌肥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量大幅下降,说明草酸青霉菌A1可以抑制其生长。A1菌株可作为防控苹果连作障碍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从鸭梨的内在品质、外观品质和贮藏品质3个层次入手,阐述鸭梨的施肥、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及贮藏保鲜等关键技术措施,为提高鸭梨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
梨矮化砧木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化砧木在梨树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梨矮化砧选育研究进展,总结了离体繁殖技术在梨矮化砧木培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观赏海棠杂交育种花色早期定向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找出观赏海棠杂交育种早期定向选择的方法,解决杂交中存在的育种费用大、效率低等问题。【方法】根据父本木质部与其花瓣、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的数量关系,利用这种相关性预测杂交实生苗的花色与果色,以便在童期进行预选。【结果】父本花瓣与木质部花色苷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4月份时相关系数最大(r=0.933),因此建立4月份木质部(y)与花瓣(x)花色苷含量间的数学模型y=1.9391x+312.41,利用已开花的M.‘Pink Spire’的红花杂交后代检验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花瓣中花色苷含量的差值均不超过4%。对杂交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除M.‘Pink Spire’的杂交群体外,其余7个杂交群体的遗传力均≥52.43%,并且木质部花色苷含量的遗传属于数量遗传。对父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红艳花色为育种目标时,以M.‘Red Splender’品种的观赏海棠作为父本的杂交结果较之其它品种更佳。【结论】利用木质部花色苷含量对杂交后代花色、果色进行预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