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515篇
农学   271篇
基础科学   267篇
  274篇
综合类   2134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1385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992.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胶原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青海牦牛蹄筋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胃蛋白酶法提取牛蹄筋胶原蛋白,并采用Design-Expert对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胃蛋白酶的加入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66W,超声时间7.4min,加酶量1∶133,在该条件下牛蹄筋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31.04%,而传统胃蛋白酶法提取得率为20.35%,提取率提高了10.69%,说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对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的大规模生产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12份(59个单株)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数材料表现为植株较高、穗长较长、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多,而千粒重相对偏低.基于材料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12份(59个单株)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五大类群.类群特性分析表明:类群工、类群Ⅲ和类群V可作为分蘖强的穗数型亲本材料,类群Ⅱ可作为分蘖强的粒重型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小穗数较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明确种子处理剂顶苗新对棉花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式进行顶苗新不同剂量田间试验,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4.23%顶苗新微乳种衣剂400ml/100kg处理具有良好的防效(平均防效85%)和保苗效果(平均存活率93.3%)。对棉苗有刺激生长的作用,且时棉苗无药害,对环境安全。[结论]4.23%顶苗新可作为棉花种子种衣剂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推荐剂量为400ml/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贵州省山羊流产主要病原菌的组成、分布和致病情况,为贵州省山羊流产细菌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对贵州省6个地(州、市)10个规模养羊场91只流产山羊的胎儿、子宫与母羊的阴道棉拭子进行细菌样本的采集并分离,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鉴定,并对山羊阴道棉拭子中分离鉴定的4种主要优势菌株作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在贵州省山羊生殖系统中共分离到13种(科、属)细菌共计159株,其中在流产山羊中分离到的细菌种类显著多于健康山羊;4种主要优势菌株对小鼠均存在一定致病性,对小鼠致死率高低依次为溶血巴氏杆菌、化脓链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83.3%、50%、8.3%和8.3%.  相似文献   
996.
黑松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松是我国东部营造海岸林和沿海荒山荒滩造林的先锋树种。本文从种子采集、处理、播种、育苗容器袋选择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黑松平衡根系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97.
以112头皖南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1)皖南黑猪CETP基因第1内含子795碱基处发生C→T突变(C795T);(2)在C795T突变位点中检测到CC、CT、TT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5 0、0.303 6和0.071 4;C的基因频率为0.776 8,T的基因频率为0.223 2;(3)皖南黑猪CETP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6 6,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χ2值为1.738 8,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98.
以皖南黑猪、安庆六白猪、圩猪和霍寿黑猪共236头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皖南黑猪、安庆六白猪PLIN1基因3 519 bp碱基处发生A>G突变,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频率在这2个群体中分别为8.97%和29.23%,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59%和56.92%,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44%和13.85%;皖南黑猪、安庆六白猪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35 3和0.369 0,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卡方检验表明皖南黑猪群体和安庆六白猪群体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在圩猪、霍寿黑猪群体中PLIN1基因的第2外显子没有检测到突变。PLIN1基因的第3外显子在4个群体中均没有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999.
王开昌 《蔬菜》2013,(11):1-3
湖北省郧县以盛产红薯而闻名,素有"红薯之乡"之称。红薯中富含大量膳食纤维、赖氨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十分全面,位居各类蔬果前列,还具有抗癌、防癌之功效,被称为"长寿食品"。人们平时除了食用鲜薯外,还经常食用红薯粉条、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等。但其实红薯的其他部分也都是宝,例如红薯的茎尖嫩叶翠绿鲜嫩、香滑爽口,除了炒食外,还能制成饮料和罐头;晒干的红薯干能加工成膨化食品和面包;生产红薯四粉(粉条、粉丝、花粉、淀粉)剩下的薯渣能制成生物有机肥;薯藤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这些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本期业界观察特别邀请专家针对郧阳山区红薯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资源节约、红薯系列产品深度开发的角度,提出促进区域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通过科技创新为社会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000.
余新桥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6):2057-2063
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课题是"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育绿色超级稻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国内所有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络。本研究简要介绍项目子课题-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的主要进展。以不同生态区优良水稻品种为受体,以含绿色性状的种质资源为供体开展导入系群体及资源群体的构建,同时,以显性核不育材料为载体构建轮回群体,并对这些群体进行大规模的逆境筛选与鉴定,创制了具有优质多抗、节水抗旱、养分高效等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基因资源870份,其中具有两种绿色性状的新种质553份,三种以上的317份;建立和完善绿色性状,特别是节水抗旱的评价方法,为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中间亲本材料和鉴定平台,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