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4篇
  11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贵州关兴公路关岭路段两侧的植物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兴公路起于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北邻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贵州段,南接内(江)昆(明)铁路线。全长218km。是黔西南通往贵阳的主要通道,也是贵州省公路网规划“二横二纵四联线”中的四联线之一。关兴公路关岭路段是指从关岭县向南到北盘江大桥约50km的路段。该路段两侧均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其河谷深切,地形起伏大,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412.
本文讨论了精确线性搜索下,基于模型的仿射约化割线法的全局收敛法。  相似文献   
413.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414.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 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度均减小,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高空气湿度对叶片衰老及根系活力的副效应是不可逆转的。(5)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5.5%,籽粒产量降低10.0%,其中籽粒产量降低归因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降低,分析表明穗粒数较对照降低6.0%,穗粒重较对照降低4.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下降、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最终生物产量(含株高)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降低,其次为穗粒重。  相似文献   
415.
为明确夏玉米前茬冬小麦的灌溉对其籽粒灌浆特性、土壤呼吸速率和产量的影响,在黑龙港流域大田环境下冬小麦季设置5种灌溉制度(W0,W1,W2,W3,W4),夏玉米季不作水分处理,分析夏玉米灌浆特性、产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玉米对土壤水的消耗量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随冬小麦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Logis...  相似文献   
416.
海稻86萌发期耐盐碱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NaCl)和碱(Na_2CO_3)配制梯度浓度盐、碱及盐碱混合溶液,以黄华占为对照,研究海稻86与黄华占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初步探求海稻86萌发期耐盐碱阈值。结果表明,在盐(NaCl)胁迫下,海稻86耐盐性阈值范围为0.9%~1.0%,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在碱(Na_2CO_3)胁迫下,海稻86耐碱性阈值范围为0.30%~0.35%,表现出极强的耐碱性;盐碱混合胁迫下,盐碱互作效应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海稻86耐盐碱性阈值范围在A2(0.8%)B2(0.15%)~A2(0.8%)B3(0.25%)之间。  相似文献   
417.
新科翠玉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个特色小棵型大白菜新品种,耐抽薹,适播期长、采收期长,综合性状优良,适合秋、春多季栽培。分别对早秋、秋季、春季3个季节种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播期、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18.
因子数据预处理是为枣果实品质鉴定提供高质量数据的关键。对枣果实因子数据预处理研究,是将枣果实的颜色、形状、口感、树形、是否丰产等文本信息通过去噪音、处理空白数据、然后运用专家赋值规则库进行Java编程进行自动数字化,再利用归一化公式进行数据转化,从而判定影响枣果实品质优劣的关键因子,为枣农和消费者及时了解枣果实品质提供了简单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19.
移栽灵和立丰灵组合对直播稻抗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2种灌溉模式下,喷施移栽灵和立丰灵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Y两优1号为材料,分别进行2种水分管理(即全生育期长期浅水管理与前期间歇灌水+后期浅水管理),同时在水稻直播后30d喷施移栽灵,在拔节前7d喷施立丰灵,以不喷施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移栽灵与立丰灵后,降低了穗下第3、4节间长度,增大了茎秆粗度和壁...  相似文献   
420.
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由于其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致使其形态结构、稻米的理化性质、食味品质等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为探索其影响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了20份早籼稻、12份晚籼杂交稻、12份粳稻共44份品种,测定了5个粒型指标、8个RVA特征指标、5个理化指标、6个品尝指标共24个参数,对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品尝的7个指标与早籼、晚籼杂交稻、粳稻三组品种品尝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且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外观结构对早籼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硬度对晚籼杂交稻和粳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显示影响早籼稻、晚籼杂交稻、粳稻食味值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不同,在食味品质改良过程中,籼稻和粳稻的选择指标有所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