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40篇
  98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以张杂谷13号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的不同喷施时期(拔节期单次处理,拔节期+抽穗前期双次处理)和不同喷施剂量处理(0.90、1.35、1.80和2.25L/hm2),探究了ECK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ECK喷施剂量增加,谷子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呈降低趋势,茎粗、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及节间抗折力呈增加趋势。谷子茎秆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ECK喷施剂量增加,基部第2节间纤维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拔节期和抽穗前期双次喷施ECK处理后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在拔节期和抽穗前期各喷施0.90L/hm2 ECK的双次化控处理下,谷子较对照增产幅度最高,2020和2021年增产幅度分别为10.33%和28.04%。综上所述,合理施用ECK能够改善谷子茎秆形态和理化特性,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72.
【目的】对伊犁白石峰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中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性评价,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文献查阅法、赋值变量公式法对药用植物的多样性从多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赋值评价。【结果】:①该区药用植物约200种,隶属于48科,145属;②按药用功效可归为13种类型,清热药最多,占41%;③入药部位有7种类型,全草类和根类较多,分别占52.5%和23.5%;④生活类型有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4类,草本最多,占87%;⑤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3个分布区和8个变型分布区,北温带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区为主,两者占63.5%。⑥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价值等级高(SVMP≥2.5)、较高(2.0-2.5)、一般(1.5-2.0)和较低(<1.5)分别有7、103、50和40种,分别占3.5%、51.5%、25%和20%,约有110种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结论】该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以清热解毒功效、草本生活型、北温带分布等为特色;建议要加大对受威胁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以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73.
为评估不同经营方式的云冷杉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经营方式,传统经营——进行抚育采伐,采伐后郁闭度在0.7以上;目标树经营1——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00株/hm2;目标树经营2——按目标树单株经营进行采伐,保留用材目标树密度150株/hm2;未经采伐处理的样地作为对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比较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2)采伐增加了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真菌共有OTU数目和特征OTU数目。(3)α多样性分析表明目标树经营1的真菌群落最为丰富,传统经营的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4)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经营措施间的差异显著高于组内差异,说明采伐强度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对干扰的适应程度不同,采伐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经过采伐后土壤真菌的组成更加趋向于营腐生菌群;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经营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与对照经营相比采伐改变了真菌的群落结构,说明采...  相似文献   
974.
随着猪肉在肉类消费中占比的日益升高,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在绝大多数人工授精中使用常温保存稀释后的精液。精液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稀释液起到了提供营养、抗氧化、抗温度打击、维持pH值和渗透压,以及抑制微生物生长等作用。文章综述了稀释液成分对猪精子质量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比较了一些长效稀释液和短效稀释液在保存精液方面的优势,旨在为猪精液的常温保存及人工授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为明确水分和腐植酸协同作用对燕麦的增产提质效应,本试验以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旱作和有限灌溉2个水分处理,分析喷施腐植酸对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和开花期喷施腐植酸后可以显著提高燕麦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灌水条件下相比,蒙农大燕1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旱作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提高了31.78%~123.72%,而内燕5号在旱作和灌水条件下增幅基本一致;在旱作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后两品种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尤其以内燕5号的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5.60%~74.68%和11.24%~19.56%;与旱作处理相比,在灌水条件下喷施HA,两品种籽粒β-葡聚糖含量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11.30%~33.29%和7.76%~43.81%。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蒙农大燕1号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β-葡聚糖与单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76.
为探明蜜蜂授粉对设施甜瓜的增产提质效果,本研究以在吉林省种植的设施甜瓜‘程甜脆梨’和‘甜到根’为试验材料,就蜜蜂授粉与人工授粉两种方式下的果实形态(横纵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改善‘程甜脆梨’甜瓜的果实形态(横纵径,P <0.05),提高单果重(P<0.05),提升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类、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等,P <0.05),并且每公顷可提高产量32.50%,增加经济效益29.25万元;同时,蜜蜂授粉也可以显著改善‘甜到根’甜瓜的果形(纵径,P <0.05)和提高单果重(P <0.05),提升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类、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等,P <0.05),经蜜蜂授粉后,每公顷可提高产量31.00%、增加经济效益21万元。综上所述,采用蜜蜂授粉的设施甜瓜在果形、品质和效益上皆优于人工授粉,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因此,可将设施甜瓜蜜蜂授粉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高效技术在吉林省加以运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77.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实施,各地相继出台了减排降耗方案,均围绕《气候框架公约》的3种减排机制制定。该文针对碳排放交易所交易碳排放权(ET)机制,从国内外碳汇交易现状、碳汇计量方法和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未来辽宁碳汇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78.
979.
【目的】开展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及其复合物在模拟消化环境的稳定性研究,为促进茶多酚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DHPM)改性的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进行吸附,研究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条件,并建立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吸附量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吸附量经历快速提高阶段后趋于平衡, 60 min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茶多酚浓度增至3.0 mg/mL时,其吸附量趋于饱和;溶液pH为7.0时,茶多酚吸附量达最大值。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pH,且温度与时间、温度与茶多酚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茶多酚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条件优化为:温度5 ℃,时间61 min,茶多酚浓度3.9 mg/mL, pH 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吸附量为54.26 mg/g,与模型理论值(54.46 mg/g)接近。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经模拟胃和肠道消化环境后,茶多酚保留率分别达92.07%和69.73%,显著高于纯茶多酚的保留率 (84.17%和47.29%)。【结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可作为茶多酚的天然保护载体,通过吸附结合形成复合物,显著提高茶多酚在胃肠消化环境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