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选择4种微生物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堆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时间、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接种菌剂的处理与对照比较,堆肥发酵初期温度提高了12~20℃,达到60℃以上的高温提早了12~13 d;接种微生物菌剂不仅加速有机质的利用,还能加快C/N的下降,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接种菌剂2的处理pH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温阶段pH升高导致的氮损失。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评判,4种微生物菌剂中菌剂2和菌剂3在加速鸡粪堆肥腐熟中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玉米矮缩病发生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2011—2013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和桐庐县系统调查了玉米矮缩病在主栽品种‘浚单20’、‘浚单18’上的发生、危害及产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感病玉米植株均表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叶长变短、叶宽变窄、果穗缩短、实粒减少、粒重下降;发病程度为1~4级的病株生物量下降28.76%~81.31%,单穗籽粒产量分别下降32.29%~98.91%。玉米植株发病率为2.31%~39.44%,产量损失率为1.03%~32.1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根据现有玉米生产条件和效益水平,计算出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烟粉虱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黄板诱集法连续4年(2009~2012年)对设施大棚内蔬菜作物上烟粉虱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8月)与秋季高峰期(9~10月);但年度间种群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09年和2010年为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年和2012年烟粉虱的危害较轻;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量不同,黄瓜上最大,茄子、番茄上其次,辣椒上最少,表明杭州地区烟粉虱对设施蔬菜的趋性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本研究还选择不同时期虫口基数、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作为预测因子,共筛选出了29个因子(19个气象因子、10个前期虫口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使用逐步回归法组建了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其中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为种群基数和气温。  相似文献   
24.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难以控制的重要害虫之一,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损失。本试验以白萝卜品种丰收303为试材,研究昆虫病原线虫(EPN)对萝卜黄曲条跳甲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萝卜地黄曲条跳甲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在萝卜播后0、15 d和30 d各施用1次,小区试验防效可以达到75%以上,大区试验防效也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酸度变化及其机理,从浙江省选择淡涂泥田、黄斑田和黄泥田等3类代表性水稻土,基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水分条件及酸与盐年输入量的差异,模拟研究了多年种植水稻、露地旱作和大棚种植等环境下的土壤酸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周期的增加,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均呈现酸化,露地种植旱作和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的下降明显大于水稻种植环境;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明显高于露天旱地.随着土壤pH的下降,土壤中交换性酸也随试验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交换性铝占总酸的比例却逐渐上升.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黄斑田<黄泥田<淡涂泥田.水田转变为旱地后,原土壤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加剧了土壤的酸化;施肥量大、盐分积累明显是导致大棚种植环境下土壤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27.
为全面了解不同调理剂对改良低丘新垦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采用温室培养试验,选择3种质地不同的新垦耕地土壤,比较研究了14种改良剂(包括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膨润土、高岭土、蛭石、沸石、硅藻土、石灰石粉、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质炭和泥炭)对新垦耕地土壤结构性、保水性、透水性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多数调理剂均可改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持水量、凋萎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和褐腐酸钾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42.88%~299.38%、41.15%~239.69%、55.39%~207.70%。泥炭和商品有机肥对低丘新垦土壤物理性状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其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31.90%~119.69%和35.19%~71.05%。膨润土、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可明显提高砂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高岭土和蛭石可明显提高砂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但对粘土和壤土的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较小。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其可增加土壤饱和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有效水范围,降低凋萎含水量。总体上,聚丙烯酰胺、β-环糊精、褐腐酸钾、泥炭、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类的调理剂可较全面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比较适合低丘垦造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28.
甜玉米华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华珍是浙江勿望农集团(浙江省种子公司)从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引进的甜玉米杂交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表现适应性强,长势旺,整齐度好,产量高,果穗大,品质佳,商品性好,适合鲜食和加工.在栽培技术上要注意连片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安全用药和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29.
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30.
猪粪中铜的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畜禽粪便中Cu的含量,增加了农田施用畜禽粪便的环境风险。为降低畜禽粪便中Cu的溶解性,分别选用蒙脱石、粉煤灰、明矾、沸石、硅藻土和磷灰石等6种常见矿物对猪粪进行预处理,采用重金属连续分级方法和淋洗方法,鉴定了猪粪中各形态Cu的变化,考察各稳定剂对猪粪中Cu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添未加稳定剂的情况下,猪粪中Cu主要为有机质结合态和残余态,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交换态;蒙脱石、粉煤灰、明矾、沸石、硅藻土和磷灰石对猪粪中Cu均有一定的钝化作用,比对照处理的猪粪中交换态Cu分别降低了45.1%、73.1%、64.6%、38.3%、22.7%和68.3%;同时,添加矿物质明显降低了猪粪中Cu的可淋失性;降低机理是主要是发生了交换态Cu向有机质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残余态Cu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