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田与旱地土壤的熟化指标与熟化标准。提出设立初步熟化和高度熟化二级熟化标准,分别对应土壤熟化的“下限”与“上限”的观点。认为熟化指标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可考虑用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盐分作为鉴别指标。土壤熟化的“上限”值可参照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中的高等级耕地评价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土壤熟化的“下限”值的制定应平衡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区域培肥现实2个方面的关系。最后,基于浙江省典型耕地熟化前后土壤肥力性状的变化,结合国内土壤定量分类中的某些标准,分别提出了浙江省旱地和水田土壤熟化的鉴定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32.
山区气候对杂交水稻春制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浙西山区气候特点对杂交水稻春制的影响,提出了中熟组合春制父本采用塑料大棚统一育秧,父母本播差以叶差为主,及时预测和调节花期,加强后期管理等针对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3.
34.
黄曲条跳甲是蔬菜重要害虫,生产实践中亟需安全高效的控制技术和替代药剂.采用土壤处理方法,进行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防控直播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最佳667 m2使用剂量为5 ~6 kg,小白菜2叶1心期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69%以上,播后20~26 d防治效果为52.51% ~60.81%,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及联苯菊酯,具有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黄曲条跳甲幼虫及蝼蛄、小地老虎等其他地下部分为害的主要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5.
通过了解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当前有关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的热点,提出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阶段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6.
高山小尖椒栽培一般以海拔600—800m山区最为适宜,这些高海拔山区夏秋季气候冷凉,日夜温差大,日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低3~5℃,可以越夏秋延栽培,弥补市场秋淡供应不足。采风三号是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经多年试验和种植,采风三号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果实外观漂亮,品质优,是高山小尖椒栽培的理想品种。浙江省淳安、临安等县(市)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总结,形成了一套采风三号高山小尖椒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7.
通过喷雾施药法对7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稻曲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7 d,667 m2施用325 g·L-1苯甲·嘧菌酯50 mL,5%已唑醇100 mL,对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97.5%,95.6%和98.3%,99.6%;667 m2施用30%苯甲·丙环唑15 mL,5%A井冈霉素200 g,75%肟菌·戊唑醇15 g,对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8.8%,87.1%,86.3%和89.7%,88.9%,2.7%;以430 g·L-1戊唑醇15 mL,3%井冈·嘧苷素500 mL防效较差,对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3.9%,80.3%和73.3%,76.0%。于破口前10 d、破口前7 d、破口期施用75%肟菌·戊唑醇15 g,对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94.8%,86.4%,74.3%和95.1%,82.7%,78.7%;于破口前10 d、破口前7 d施用75%肟菌·戊唑醇15 g,再分别在破口期施药1次的病指与病粒防效比单次的防效分别提高5.2%,10.7%和4.9%,15.8%。  相似文献   
38.
生物质炭对退化蔬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改良退化蔬菜地土壤性状的效果,为消除退化蔬菜地障碍因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物组成等的影响,设不施化肥或生物质炭作对照、仅施用化肥的常规施肥、仅施用生物质炭和混施化肥与生物质炭等4个处理.[结果]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质炭的两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了土壤通气性,且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钼、有效硅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施用生物质炭还可增加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数量,增加土壤B/F(细菌+放线菌/真菌)值.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全磷、全氮和水溶性盐分等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物质炭能够明显提升蔬菜连作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物学环境,适用于改良退化蔬菜地.  相似文献   
39.
对杭州市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指出杭州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存在生物农药速效性差、使用成本较高、使用技术要求较高、生物农药经销商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有效防控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在国内的传播与蔓延,通过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3539,利用132株靶标和非靶标菌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并进行了模拟种子带菌试验。结果显示,引物3539为只针对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扩增出的特异性产物;在模拟种子带菌检测中,常规PCR对菌悬液的检测限为10~5CFU/m L,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限为10~3CFU/m L,其中10~8CFU/m L菌液的Ct值最低,为22.90,10~3CFU/m L菌液的Ct值最高,为35.73,且不同浓度菌液间的Ct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带菌率模拟种子的检测结果表明,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能检测到的带菌率分别为0.5%和0.1%。研究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不仅可用于病种的检测,也可用于病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