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智群  张润清  白丽 《蔬菜》2022,(5):44-48
以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国黑木耳出口到世界的月度平均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将黑木耳的出口价格波动分解为季节性特征、不规则特征、循环特征和趋势特征4种类型.研究发现,黑木耳出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性特征显著,无明显的循环周期且不规则特征未出现减缓态势.为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42.
一个新的抗玉米矮花叶病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SCMV引起的矮花叶病是我国的主要玉米病害之一, 鉴定和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对于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抗病自交系海9-21和感病自交系掖478杂交的一个BC2F3群体为试验材料, 通过人工接种矮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 发现该分离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符合1∶3的分离比例, 推测其抗病基因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抗感池和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 存在一个新的玉米矮花叶病隐性抗病基因(或等位基因), 将该基因命名为scm3。scm3基因来源于抗病玉米自交系海9-21, 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3.04~3.05区域, 在SSR标记umc1965和bnlg420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45.7 cM和6.5 cM。连锁的标记还有umc1307、umc2265、bnlg2241和umc2166, 它们与scm3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3、13.3、15.5和19.7 cM, 这些SSR标记与scm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umc1965—scm3—bnlg420—umc1307—umc2265—bnlg2241—umc2166。  相似文献   
43.
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8个o2近等基因系(o2-NILs)与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配制33对杂交组合,在北京、新乡两个试验点进行产量和配合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差异均极显著;两个类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GCA效应值、SCA效应值差异不显著。o2-NILs组合的平均产量在北京和新乡两个试验点分别较普通玉米组合分别低8.06%和9.64%,平均低8.85%。在产量较高的组合中,有5对为o2-NILs与同型普通玉米的组合,分别是CAL58×丹598(o2/normal)、196×辽2345(o2/normal)、196×803(o2/normal)、CAL58×吉477(o2/normal)、CA156×196(o2/normal),说明这5对组合产量没有受o2影响。两个类型自交系GCA均为正值的为313(o2/normal)、吉63(o2/normal)、辽2345(o2/normal)、丹598(o2/normal)和196(o2/normal),表明o2基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o2基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4.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 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 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 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 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顺义试验基地进行。每个试验设置3种密度。依据1970年代单交种在3.0万株 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的单交种在6.0万株 hm-2密度下的年均单位面积的产量差异, 计算得到1970s–2000s期间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年增益速率为94.7 kg hm-2。在7.5万株 hm-2密度下, 2000年代单交种较1970年代单交种的产量增值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1970年代单交种在1.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单交种在7.5万株 hm-2密度下的产量差值是育种与栽培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二者的比值得到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为52.9%。Duvick的直接种植法适用于我国评估遗传产量增益速率, Tollnaar的试验设置方法适用于评估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率。  相似文献   
45.
产业融合视角下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加工业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加工企业考察的基础上,该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了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因素。第一产业中,基于订单农业的纵向合作模式发展不足,高效、专用、集约、规模的马铃薯种植体系尚未形成。第二产业中,马铃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层次低、废弃物利用不足、产能季节性过剩、加工设备周期性闲置等问题,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理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第三产业中,物流成本、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金融支持力度、汇率变动和贸易控制措施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为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涉及马铃薯加工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种植者对政策的响应会促进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科研院所在政策的指引下会投入更多力量研究主粮化相关的技术和政策,从而为马铃薯加工业带来改变。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接受程度会随着主粮化战略的实施而增强,是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动力。政策方面,现在发展的关键是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到实处,给予马铃薯主粮的待遇并进行相关农业生产补贴。给予马铃薯加工企业必要的扶持,同时增加马铃薯主粮化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技术保障。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6.
从绿洲农区光、温角度入手,比较分析了绿洲与非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棉花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绿洲棉区之所以成为优质棉区,是因为采取的栽培技术使绿洲地区的光、热富能期与高效结铃期耦合的结果,用栽培技术协调了生物与环境间的良好关系,从而确保了绿洲棉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7.
包衣已经成为种子生产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在小麦苗期病害防治以及增产、增收上起着重要作用。实际加工应用中如何用合适的机械药种比来进行加工,以及包衣后发芽率及活力表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如何变化还有待充分研究试验。以小麦品种合农 5290 为研究材料,以噻虫嗪、咯菌腈及苯醚甲环唑为有效成分对种子做包衣处理,并采用了 8 个不同的机械药种比及 2 种晾晒包装方式,持续进行了 1 年的标准发芽试验及低温发芽试验。研究表明,机械药种比会对种子相对含水量造成影响,且在不密闭包装的情况下,含水量也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室温条件下储藏 1 年后,包衣处理的样品发芽率与未包衣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合适的机械药种比以及储藏方式更利于小麦发芽率及活力的保持,这些发现将对后续实际加工应用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借助以市场需求导向的技术路线图理论,整理30家用人单位资料数据以及与23名教师、120名学生的座谈结果,绘制了地方农业院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技术路线图。根据用人单位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确定了5项培养目标,凝练出5方面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搭建社会调查平台、实践内容课程化以及课程内容实践化3项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9.
白丽 《山东饲料》2014,(21):117
<正>秦皇岛市作为国家首批14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地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如何发挥金融资本的配置作用,促进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1.秦皇岛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1.1总体规模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大近年来,秦皇岛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2年末,秦  相似文献   
50.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农机行业的发展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效果及效率.为此,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素,并利用DEMATEL方法对关键因素进行了辨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吉林省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