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蔬菜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学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健康。俗话说,"病从口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从消费者角度看,蔬菜食品安全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食源性疾病,这其中,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  相似文献   
12.
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人类和环境生物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从防治效果看,温室内黄瓜叶片上喷雾施用异菌脲(0.562kg·hm^-2)、嘧霉胺(0.450kg·hm^-2)和啶菌恶唑(0.070kg·hm^-2)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cinema)的控制效果均达到70%以上;喷雾施用氟硅唑(0.056kg·hm^-2)、嘧菌酯(0.141kg·hm^-2)、醚菌酯(0.141kg·hm^-2)和腈菌唑(0.028kg·hm^-2)对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从危害水平看,除百菌清外,根据其他几种备选农药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危害水平值均低于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防效试验和危害水平对比相结合说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异菌脲、嘧霉胺、啶菌恶唑3种药剂可以代替多菌灵,而氟硅唑、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可以代替甲基硫菌灵,分别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从而降低由这两种药剂使用而造成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土传病害一直是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保护地蔬菜常年连作,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的积累,其危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保护地蔬菜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针对国内外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这一情况,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念。重点介绍黄瓜霜霉病的侵染规律、抗病性研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对霜霉病防治的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寄主来源同致病力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多主棒孢菌的种内菌株存在寄主专化性的特征。相同寄主和相同地理来源的病原菌群体中致病力也存在强、中、弱的差异,说明多主棒孢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番茄溃疡病(Bacterialcanker oftom ato)是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自1909年番茄溃疡病首次在美国报道以来,该病在美国迅速蔓延并传播到世界多个番茄主产区,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病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新型化合物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对土传病害的诱导抗病作用,本文研究了该化合物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通过叶面喷施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可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在仙客来移栽缓苗后7d叶面喷施该化合物,不同浓度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不同,其中100mg.L-1的处理,在诱导后25、30和35d的抗病效果分别为82.90%、58.59%和64.17%;在仙客来成株枯萎病发病初期用该化合物诱导,抗病效果仍可达63.91%,显著高于噁霉灵处理(47.63%)。该研究将为寻求通过叶面喷雾施药防治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的新途径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19.
蔬菜土传病原菌三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生产中危害严重的3种蔬菜土传病原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建立三重PCR(triplex PCR)检测体系,为蔬菜土传真菌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鉴定提供技术与方法。【方法】 筛选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三重PCR扩增的因素,建立蔬菜土传病原菌三重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灵敏度进行检测。为了验证建立体系的稳定性,选择2×Taq Master PCR Mix(北京博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TaKaRa Taq酶(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个不同公司的试剂,分别利用C1000 Touch TM型(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与Aeris TM型(新加坡艺思高科技有限公司)热循环仪进行三重PCR反应,比较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田间采集的35份病害样本和149份土壤样本,分别进行三重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以确定所建立得三重PCR检测体系的适用性。 【结果】 三重PCR反应体系中引物对AsAPH2B/AsPyF、FOF1/FOR1、VActF/VActR可分别扩增出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长度为163、328和530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25 μL):0.12 μmol·L -1 AsAPH2B/AsPyF,0.16 μmol·L -1 FOF1/FOR1,0.24 μmol·L -1 VActF/VActR,2×Taq Master PCR Mix 12.5 μL,退火温度为60.8℃,35个循环。该体系对病原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 -1ng·μL -1,对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尖镰孢和瓜果腐霉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 5、10 6个孢子/g土壤和10 -2mg菌丝/g土壤。分别采用2×Taq Master PCR Mix和TaKaRa Taq酶,利用C1000 Touch TM型和Aeris TM型热循环仪进行三重PCR,扩增结果一致,说明三重PCR体系检测稳定性好。对田间采集的病害和土壤样本进行检测,25份病害样本和71份土壤样本中检测出带菌,三重PCR检测与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一致。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三重PCR检测体系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田间病株及其根围土壤中的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为蔬菜土传病害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