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41.
研究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的淋巴器官如头肾、胸腺、脾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首先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大黄鱼初孵仔鱼至12月龄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年龄和鱼体重量的增长,胸腺、头肾和脾脏的重量均有增长的趋势,脾脏重量与体重的关系要比与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头肾、胸腺重量与年龄的关系要比与体重的关系更为密切。胸腺、头肾和脾脏的白细胞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但每毫克胸腺、头肾和脾脏内白细胞数量与年龄间线性关系不明显。头肾比脾脏淋巴化程度高。在研究中发现,血液内各细胞组成与大黄鱼月龄及季节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42.
中国鲎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鲎 (Tachypleustridentatu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素有活化石之称。从鲎的胚胎发育过程看 ,其幼虫与寒武纪以前即已发生的三叶虫极为相似。因此 ,它在研究节肢动物的系统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2 0世纪 40年代OKA就采用活体染色法观察了美洲鲎胚胎发育的变化[1] ,对鲎的胚胎发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日本学者关口晃一[2 ] 和我国学者王渊源[3 ] 、蔡心一[4 ] 、吴翊钦[5] 、廖永岩[6] 和王军[7] 等对中国鲎胚胎发育做了进一步的观察。而有关中国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期胚胎生化成分的变化迄今尚未见有公开报道。本…  相似文献   
43.
本实验在(28±1)℃下从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筛选具有氨氮(包括游离氨NH_3、铵盐NH~+_4)降解效果的芽孢杆菌(Bacillus),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筛选出的芽孢杆菌进行发酵配方优化,以此挑选出低廉高产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菌株分离筛选及氨氮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经初步分离,得到5株芽孢杆菌(DS1、DS2、DS3、DS4、DS5),再通过氨氮降解实验得到一株能够显著降解水体氨氮的芽孢杆菌DS5,5 d内菌株DS5对水体氨氮降解迅速,在第4天达到最大降解率(36.41±0.07)%,且最后3 d水体氨氮持续稳定在36%左右;通过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将菌株DS5(GenBank登录号:MK629979)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DS5发酵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28℃下,当碳源为5‰葡萄糖、氮源为10‰豆粕、无机盐为5‰氯化钠时,菌株生长良好,培养基含菌数较高,综合考虑成本、菌含量等因素,选择5‰葡萄糖-10‰豆粕-5‰氯化钠作为该菌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44.
对虾科(Penaeidae)包含有26个属,约有200多种对虾,由于同属内的对虾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只呈现细微的差别,因此使得只基于形态学对对虾科物种的鉴别非常困难。为确定DNA条形码技术在对虾科物种鉴别的可行性,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研究了32种对虾的核苷酸组成、对虾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32种对虾COI基因序列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对虾COI基因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61.5%)显著高于G+C(38.5%)。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32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468)是种内遗传距离的156倍,符合Hebert提出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或等于10倍种内遗传距离的标准。在系统进化树中,32种对虾中有30种对虾都以较高的置信度聚合成独立的分支。可见,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对虾科DNA条形码在物种的鉴别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可以作为形态学分类系统的必要补充和佐证。  相似文献   
45.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研究环境pH、温度及培养时间对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胞外产物(ECP)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胞外产物蛋白酶最适反应pH在8.5左右,酸对ECP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明显强于碱对它的抑制作用;最适反应温度在20~50℃之间,20℃以下或50℃以上蛋白酶活性则受到明显抑制,表明蛋白酶不仅对高温敏感,对低温也很敏感;培养12h的胞外产物蛋白酶活性最强。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主要出现3种蛋白酶,其中分子量为94kDa和26kDa的两种蛋白显示了很强的蛋白酶活性,而且能在比较极端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保持活性,而分子量为35kDa蛋白酶只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出现,并且该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与弧菌病暴发时的环境条件极为相似。由此可推测分子量94kDa和分子量为26kDa的两种蛋白可能是弧菌维持生存所必需,而分子量为35kDa的蛋白酶虽然只出现在特定条件下,却可能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从茬口安排、整地施肥、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整枝留瓜、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西瓜新品种陇科2号大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7.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偏低温弱光条件对两个辣椒品种株高、茎粗和根系等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叶面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使辣椒株高和茎粗增长及叶面积扩展变慢,但低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弱光更明显;低温弱光下辣椒植株根系活力下降;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48.
西瓜杂交制种采用蜜蜂授粉,解决了传统人工授粉中工作量大、雇工紧缺及授粉费用高的弊端,每667 m2节约成本500 元左右,还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9.
黄河蜜瓜子叶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品种黄河蜜3号的无菌子叶为材料,对6-BA与NAA不同配比的16种激素组合进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的筛选及添加IAA的4种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研究的结果表明,在MS 6-BA 1.50 mg/L NAA 0.20 mg/L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达到66.7%,获得了较高的不定芽再生率;在1/2 MS IAA 0.20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50.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研究简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盐分胁迫几乎会影响植物所有的重要生命过程.作者通过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综合,就近年来有关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出苗、植物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