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319篇
基础科学   513篇
  407篇
综合类   2705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367篇
畜牧兽医   1540篇
园艺   471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旨在探究末茬苜蓿不同留茬高度在越冬期间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能力的强弱。本研究以"金皇后"(Medicago sative L."Gold empress")、"准格尔"(Medicago sative L."Zhungeer")、"WL323"(Medicago sative L."WL323")为试验材料,测定3个苜蓿品种的4种留茬高度(0、0~5、5~10、10~15cm)在自然环境下根内可溶性糖(W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合评价各苜蓿品种及其末茬不同留茬高度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1)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气温降低而升高,随气温升高而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留茬高度之间随气温变化规律不同。2)综合评价3个苜蓿品种抗寒能力强弱:准格尔金皇后WL323,同一苜蓿品种末茬不同留茬高度抗寒能力强弱为A3A2A1A0。不同苜蓿品种抗寒能力不同,建议末茬留茬高度为10~15cm。  相似文献   
92.
为确定乌鳢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选择体重为(5.96±0.36)g的乌鳢(Channa argus)幼鱼540尾,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法设计试验,即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0.4%、0.8%、1.2%、1.6%和2.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94%、2.34%、2.74%、3.14%、3.54%和3.94%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3.0%、能量18.5 MJ/k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乌鳢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2.87%,占饲料蛋白质的6.65%。根据乌鳢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使用A/E法推算出乌鳢对饲料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即精氨酸4.39%CP、亮氨酸3.10%CP、异亮氨酸3.21%CP、蛋氨酸+半胱氨酸2.77%CP、苯丙氨酸+酪氨酸6.29%CP、苏氨酸3.46%CP、缬氨酸3.34%CP、组氨酸1.76%CP。  相似文献   
93.
枣庄黑盖猪与引进猪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黑盖猪是存养历史悠久的一个山东地方猪群体,对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杂交特性缺乏了解。研究针对枣庄黑盖猪核心群体,采用Illumina Porcine SNP55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SNP遗传标记,分析枣庄黑盖猪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与山东省主要引进猪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枣庄黑盖猪群体内多样性较高,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2)枣庄黑盖猪与5个引进猪种存在大的遗传分化,枣庄黑盖猪与巴克夏猪群体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大,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小;3)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枣庄黑盖猪在系统发生树上单独聚类成一个分支,特征性亚群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0.826,故枣庄黑盖猪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是一个受引进猪影响较小的地方猪群体。  相似文献   
9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鸡蛋作为我们经常食用的动物性食品,其抗生素残留问题也成为一个热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关注度的不断升级,各地加大了对鸡蛋的抽检力度,但抗生素超标现象仍有发生。笔者介绍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特点、功能作用及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鸡蛋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试纸条方法、快速检测卡方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方法、高效液相方法等,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对该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5.
本文解析玉米生产环节对饲料原料真菌毒素产生的影响途径,提出了预防玉米及其饲料原料真菌毒素污染可采取的综合技术对策,主要有选育推广抗病虫新品种、采取措施及时预防病虫害,精细化区域品种布局、推广应用玉米籽粒高效脱水技术,适时收获,规范玉米籽粒晾晒、运输及贮存过程,加强玉米籽粒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手段和质量分级标准完善,以期从玉米制品特别是饲料产品源头上高效控制真菌毒素污染,为提高我国玉米及其饲料制品质量,确保人畜健康和玉米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 H45 m 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 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 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7.
1 春提前番茄种植 1.1 选择适当品种,适时播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粉果番茄"东圣华宝",2月20日在温室内播种.①营养土的配制:2/3过筛大田土,1/3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混合均匀.②做苗床播种:在温室内做10平方米的苗床,埂高15厘米,将装好土的营养钵摆在苗床内,床内灌满水,使水从营养钵的底部向上渗透,水渗透后播种,每钵1粒,覆土1厘米厚,覆地膜,当50%出土时撤地膜.③苗期管理:撤地膜时和齐苗时各喷一次普力克对虫螨克,浓度为1毫升普力克加1滴虫螨克对1千克水.白天温度保持25℃,夜间扣拱棚保持15℃.  相似文献   
98.
彭阳县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作为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品类型,子粒用玉米收获时含水率是决定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质量、储藏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化粒收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限制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经济与技术问题。对国内外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在选用适宜子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应结合各区域不同熟期品种的精细化布局,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精准运筹方式,创新适时冠层结构调控措施,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建立生育后期子粒灌浆和脱水动力学协同关系,营造通透群体微区环境,加速子粒水分散失;收获时间调节方面,除了依据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的子粒脱水动力学进程、种植规模、市场供需格局和农机调度管理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田间倒伏、落穗、穗腐、虫害及野生动物破坏导致的产量损失;此外,应加强与关键技术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将农艺农机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技术应用,促进我国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提升玉米生产竞争力,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小麦干燥机是小麦贮存的主要机械设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小麦干燥机的节能环保问题逐渐引起相关部门及行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干燥机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小麦干燥机存在的节能环保问题从干燥工艺、干燥热源及智能化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小麦干燥机的更新换代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