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2篇
  15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1.
2015年7月以来,禽腺病毒4型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暴发流行,并造成重大损失。为进一步对该病毒进行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所分离的XZ株进行体外增殖培养,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同时采用超滤浓缩和凝胶层析的方法对病毒进行纯化。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禽腺病毒4型XZ株增殖体系,以及温和、高效的病毒纯化工艺,且纯化病毒感染性强,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2.
马铃薯及土壤中烯酰吗啉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DMM)是一种新型内吸治疗性专用低毒杀菌剂,广泛用于晚疫病等病害的防治。为合理将烯酰吗啉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方法研究不同年份(2015、2016年)不同产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块茎、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36 d(宁夏)、12.38 d(黑龙江)和3.69 d(宁夏)、28.88 d(黑龙江);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05 d(宁夏)、6.48 d(黑龙江)和69.31 d(宁夏)、13.33 d(黑龙江)。烯酰吗啉施药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不同,则其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也不同。施药量为1 345.5~2 018.2 g(a.i)/hm2,施药3~4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后14 d采收,收获马铃薯块茎中烯酰吗啉的残留量即均小于0.0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马铃薯中烯酰吗啉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73.
京研春秋绿2 号是以10-c66 为母本、10-c11-29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保护地和露地兼用的黄瓜一代杂种。瓜条棒状,长35~36 cm,瓜色亮绿,有光泽,白刺,刺瘤中等大小,棱浅,果肉绿色,风味佳、品质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耐白粉病。北方地区春保护地栽培产量为5 000~6 500 kg·(667 m2-1,秋保护地栽培产量4 000~5 000 kg·(667 m2-1,适宜华北、东北、西北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4.
为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猪伪狂犬病毒(PRV)gE蛋白及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电转技术将pPICZαA-gE重组质粒转入毕赤酵母X-33并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筛选出PRV gE蛋白表达菌株。通过诱导表达获得gE分泌蛋白,并利用Ni柱进行纯化,应用Western blot、Dot blot、ELISA方法对纯化蛋白进行活性鉴定。同时将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单克隆抗体,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反应性测定、效价测定及亚型鉴定。结果显示,PRV gE蛋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并获得了纯化蛋白,纯度达9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与PRV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筛选到4株敏感性强、特异性良好的gE单克隆抗体,均可同时特异识别PRV gE蛋白及病毒,分别命名为2F10、4C10、9E1、10C3。综上,用酵母系统成功表达了PRV gE蛋白,并筛选到4株针对PRV g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5.
为开发食用品质优良且在常温条件下可贮藏一定时间的酱卤猪蹄产品,考察不同杀菌温度(100、105、110、115、120℃)及杀菌时间(5、10、15、20、25 min)对酱卤猪蹄感官评价、质构特性和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处理20 min时的酱卤猪蹄的感官评价较好,优于其他杀菌条件,在该杀菌条件下的卤猪蹄硬...  相似文献   
76.
安庆沿江湿地作为长江中下游现存相对完好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受到了国内外自然保护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安庆沿江湿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从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和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GIS的湿地信息系统开发思路,并利用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 Objects为开发平台,以VS.NET2008为开发环境,具体编程实现了湿地信息系统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该系统基本上满足了湿地管理部门进行安庆沿江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测分析和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77.
马尾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但是建模过程中考虑区域因子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问题,以重庆市、四川省和湖北省151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样本数据为例,采用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区域马尾松通用的相容性地上生物量模型、立木材积模型和它们的转换因子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区域的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哑变量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区域模型的差异性和立木材积与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二元模型均优于其对应的一元模型;在独立拟合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中引入立木材积因子,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的预估效果;构建的马尾松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哑变量模型评价指标满足中国生物量模型的精度要求(预估精度均高于95%,总相对误差均小于2%,平均预估误差则均小于5%)。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鲽鱼骨蛋白胨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在细菌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乙酸和胃蛋白酶提取鲽鱼骨蛋白胨,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鲽鱼骨蛋白胨作为氮源在细菌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鲽鱼骨蛋白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40℃、料液比1∶50 g/m L、胃蛋白酶加酶量3 000 U/g,在此条件下鲽鱼骨蛋白胨的提取率为55.62%。蛋白胨产品的氨基酸种类齐全。通过细菌培养试验发现,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鲽鱼骨蛋白胨的培养效果与市售细菌学蛋白胨相似。[结论]鲽鱼骨蛋白胨能够提供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氮源营养,可作为氮源应用于细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79.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以玉米种子先玉335、良玉99为试验材料,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和土壤质量含水率(20%、25%、30%、35%)对玉米幼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相同时,随温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当温度相同时,随土壤湿度升高丙二醛质量摩尔分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持续低温、高土壤水分条件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0.
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除杂草,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武川地区燕麦田杂草共13科22属27种,其中阔叶杂草21种,占91.30%;禾本科杂草2种,占8.70%。主要杂草有狗尾草、藜、沙蓬、猪毛菜、苣荬菜等。免耕田内杂草种类多于常规耕作,免耕不覆盖的杂草发生严重;免耕覆盖的杂草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