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516篇
农学   280篇
基础科学   478篇
  208篇
综合类   2573篇
农作物   344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563篇
园艺   587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大于95%、性状稳定一致、带有遗传标记的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黄苗寒青A为母本,以扬州大头矮为父本,选育出具有耐寒特性的不结球白菜杂交组合青星2号,其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和抗寒性,产量为3 306 kg/667 m2,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2.
光照是决定乌龙茶高香醇厚品质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白光进行多次光照射处理试验,以全程无光照为对照(CK),通过设计3个不同次数LED光照射试验组,第1次摇青前进行第1次光照射为(S-1),第2次摇青前进行第2次光照射为(S-2),第3次摇青前进行第3次光照射为(S-3),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香气组分测定以及感官品质审评。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和S-3处理铁观音毛茶中的呈苦涩味儿茶素组分总量分别降低了29.6%、24.4%,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分别提高了20.5%、15.4%,毛茶酚氨比减小;适度增加LED光照射次数有利于铁观音毛茶呈花果香气味的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相对含量的积累,其中S-2处理效果最佳,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6.28%、62.51%;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S-2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9.88),CK得分最低(-3.48),与4个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排序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建设乌龙茶全天候工厂化连续化加工生产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吉林省延边州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管理、作业站点安全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作业装备安全管理以及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确保人工影响天气能够安全高效开展,从而更好的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94.
人工影响天气与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安全操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对策,以确保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灰葡萄孢致病基因BcKMO与病菌MAPK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利用MAPK信号途径特异性的抑制剂U0126处理灰葡萄孢野生型菌株BC22、BcKMO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结果发现,突变体BCG183对抑制剂U0126不敏感,受抑制的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对BcKMO基因与MAPK信号途径关键基因bmp1和bmp3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BcKMO与bmp3均是在7 d的菌丝和菌核中表达水平较高,BcKMO与bmp1、bmp3基因均是在含蔗糖和果糖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中表达水平较高。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BcKMO基因突变对bmp1、bmp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bmp1、bmp3基因突变对BcKMO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突变体BCG183中bmp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bmp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 bmp1的RNAi突变体中BcKM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中BcKM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结果表明,BcKMO基因负调控bmp1的表达,正调控bmp3的表达;而bmp1负调控BcKMO基因的表达,bmp3正调控BcKMO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灰葡萄孢BcKMO基因调控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蜈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到53个组分,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0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醋酸(17.61%)、-姜黄烯(11.70%)、-蒎烯(8.83%)、2-甲氧基苯酚(7.59%)等,为进一步研究蜈蚣的药用价值及其药理、药化和临床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土鳖虫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促进骨骼愈合及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土鳖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土鳖虫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提高基因重组频率,改变群体遗传结构,在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群体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抗逆性,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的合成玉米育种群体中群21进行混合选择改良,并从不同轮次中选育育种新材料,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新型种质。结果表明:中群21通过4轮选择,已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其生育日数缩短4d左右,脱水速率、群体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耐密性、抗倒性都明显改善,可以从中选育产量高、脱水速率快、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相似文献   
999.
奶牛卧床是奶牛日常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其舒适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南方气候特点,以抬高式水泥床面作为奶牛卧床,并铺以"干牛粪+锯木屑"作为新型奶牛卧床混合垫料,既柔软舒适,又成本较低,推广应用后明显提高了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梅花鹿初生茸活性蛋白表达变化,为鹿茸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蛋白质绝对和相对定量(i TRAQ)技术及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不同生长阶段梅花鹿初生茸活性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初生茸活性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及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梅花鹿初生茸活性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1.5或≤0.67,且P值≤0.05)主要为软骨低聚基质蛋白、胶原、抗菌肽、S100蛋白和钙调蛋白等蛋白成分;生长初期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为软骨低聚基质蛋白、IX/XI型胶原和二聚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蛋白成分,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为抗菌肽-2、S100蛋白A2/8/9、骨膜蛋白和血红蛋白亚基α/β等功能蛋白;梅花鹿初生茸生长初期主要为细胞外基质类成分,生长末期主要为功能性蛋白,因此生长末期的初生茸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对梅花鹿茸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