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利用重组自交系检测小麦株高的QTL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寻找更多小麦株高的QTL ,并用于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10 4个家系 )在 3个试验环境 [1997年和 1999年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以下简称农科院 )、2 0 0 2年于南京江宁试验区 (以下简称江宁 ) ]中的株高资料 ,进行了株高性状的QTL分析。共检测到 4个影响小麦株高的QTL ,它们分别位于 1D、2B、4A和 4D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 1D染色体上的QTL来自地方品种望水白 ,其余 3个QTL均来自矮杆亲本Alondra;单个QTL能够解释 10 3%~ 33 8%的表型变异 ,降低株高效应为 3 2~ 7 4cm ,每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所有QTL能解释 35 0 %~ 4 4 5 %的表型变异 ,4A和 4D染色体上的QTL在 3个试验环境下均能被检测出来 ,说明这 2个QTL可以用于品种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 ;4D染色体上的QTL可能是矮杆基因Rht D1b  相似文献   
22.
植物DNA的抽提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最基本的实验,所提取DNA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分子操作.以往所用的DNA提取方法大多需要用酚、氯仿和巯基乙醇等试剂,而这些试剂均对人体有毒,必须在通风柜中操作.而且酚、氯仿等试剂对DNA有很强的损伤作用,影响所提DNA的完整性,也影响研究结果.为此,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探索出一种快速微量植物DNA抽提方法,该方法不用酚和氯仿等试剂,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步骤少,无需在通风柜中操作,简单易行.所提DNA纯度和得率高,适合酶切和PCR操作.  相似文献   
23.
24.
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小麦赤霉病抗源望水白与感病品种Alondra杂交产生的10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JoinMap®3.0软件构建了含有2个RAPD、109个SSR和105个AFLP标记共25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其中24个连锁群可以确定为相应的染色体;采用自然发病和土表接种方法,对该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建阳和苏州进行了连续两年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5.
目前澳大利亚小麦研究主要分四个领域:品种和品质鉴定研究,产品及加工研究,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种质资源、生产、农艺和贮藏研究。本文概述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供国内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6.
小麦新品种生抗2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抗2号系对Alondra繁60096F1进行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后育成的优质面条小麦。生抗2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尤其赤霉病抗性比较突出,籽粒商品性好、出粉率高,产量稳定在400kg/亩左右,产量潜力可达500kg/亩。  相似文献   
27.
三个小麦赤霉病抗源的抗性QTL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及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抗性连锁标记.对中国的三个小麦赤霉病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和宁894037进行了抗性QTL的定位研究。SSR、AFLP分析与QTL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三个抗源的来源和遗传背景并不同,但均在3B染色体短臂上发现抗性主效QTL,不同遗传群体所获得的QTL位点所处的染色体区段略有差异,位于QTL两翼的SSR标记也有所不同。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性主效QTL位于3B染色体上的标记区间Xgwm533~Xgwm493内;宁894037的抗性位点分布于3B和6B染色体上。分别定位于标记Xgwm493~Xbarcl33和Xgwm644-Xgwm518之间;望水白的抗性主效QTL也位于3B染色体上.定位于标记Xgwm493~Xbarc147之间。微效QTL由于遗传群体的不同,分别住于1B、3B和2A染色体上。研究还表明,寻找抗性QTL在3B染色体以外的新抗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8.
利用2009~2012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20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宁麦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000~7500 kg/hm2,平均穗数为465.6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8.3粒,平均千粒重为38.2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千粒重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9.
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个来源不同的小麦赤霉病抗源为材料,筛选与赤霉病紧密连锁的抗性标记,并进行赤霉病抗性数量性状原点(QTL)定位.结果表明:4个来源不同的抗赤霉病品种所携带的主效抗性QTL均在染色体3BS上,尽管它们的抗性效应不相等,但位置相同,均在Xgum533与Xgum493之间.在此基础上,将筛选到的SSR抗性标记在抗感程度不同的品种和高代品系中进一步验证,寻找有效的赤霉病抗性连锁标记.结果表明,选用Xgum533、Xgwm493或Xbarcl33赤霉病抗性紧密连锁标记,在多基因聚合育种群体和回交育种群体中,单标记选择效率可达70%左右.由此可见,在传统育种基础上,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可提高赤霉病抗性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30.
张旭  Theo  van  de  Lee  陆维忠  喻大昭  马鸿翔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77-3082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结果】269株回复突变体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接种6 d后,致病力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只有接种小穗发病,致病力明显增强的突变体,病症可扩展至5个小穗。GFP荧光信号检测表明,弱致病突变体在接种后仅在接种小穗内生长、延伸,并终止于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处。而强致病力突变体在接种小穗内生长2 d后,即能够通过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到达小麦穗轴,并沿着穗轴内部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下延伸,侵入邻近小穗。【结论】病原菌在接种小穗中生长后,沿着柱头、子房或内、外稃内表面,经过靠近穗轴的致密组织,侵入邻近小穗,感染整个麦穗,直至到达茎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