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9篇
  24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解决现代化果园水果收获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配套机械匮乏等问题,结合果树矮砧宽行密植模式和农艺种植要求,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果园多工位收获装备。首先介绍了自走式果园多工位收获装备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两侧、两高度、六工位”采摘作业模式,对履带自走式底盘、扩展作业平台、果实自动输送装箱及转运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与结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走式果园多工位收获装备可同步于六工位人工采收速度,苹果采收损伤率为4.67%,装箱均布系数为1.475,装箱速度为72.9个/min,能够满足果园采收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52.
南通地区稻纵卷叶螟暴发成灾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总结了2003-2004年南通地区稻纵卷叶螟暴发的五个特点,分析其暴发的主客原因,提出四个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53.
黄河三角洲滨海棉田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棉田试验区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为中度盐渍化,且盐分呈现一定的表聚现象;土壤各层盐基离子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这两种离子对棉花生长的毒害作用尤为突出;土壤盐分含量与Na+、SO42-、Cl-、Mg2+、Ca2+、NO32-、HCO32-离子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Na+、Cl- 及SO42-是影响试验区棉田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讨棉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对比棉秆直接粉碎还田(FC)和堆腐还田(FS)两种处理,分别设定不同还田量进行试验,并根据棉花不同生长时期对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S、FC两种还田处理均能有效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且与还田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当还田量为9 t/hm~(2)时能有效增大土层粒度中黏粒和粉粒所占比重。FS比FC对棉花吐絮期表层(0~10 cm)p H值的降低效果更明显。两种还田处理的降盐效果显著,并随着还田量增大而不断加强。两种还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0~20 cm土层土壤中Na~+和Cl~-含量,而当还田量为9 t/hm~(2)时对降低0~10 cm土层中SO_4~(2-)含量及增加K~+、Ca~(2+)、Mg~(2+)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两种还田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差异性不大,FS较FC在增加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增加有效磷含量方面表现刚好相反。两种还田处理都可以有效增加棉花产量,且FS比FC的增产效果更好。棉秆还田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55.
苏北海涂围垦区耕层土壤养分分级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针对制约滩涂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因素,以苏北滨海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域,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分级与定量评价,获取了区域土壤肥力状况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磷素和钾素相对富余,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偏低,氮素亏缺较为严重,尤其是碱解氮.模糊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分布在Ⅰ、Ⅱ、Ⅲ级,主要集中在Ⅰ、Ⅱ级,并没有Ⅳ级和Ⅴ级土壤;尽管总体上处于Ⅱ级水平,但可认为其养分仍处于极贫乏状态.研究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性,养分分级较低的部位作物生长状况较差,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研究结果为海涂围垦区中、低产地土壤培肥和农田精确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冬小麦氮磷肥料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区冬小麦合适的肥料效应模型。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4种不同的氮磷肥用量,根据"3414"试验设计8种不同的肥效试验处理,以探讨线性加平台、一元二次、平方根和二元二次4种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4种肥料效应模型的拟合结果经检验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一元肥料效应模型中,氮磷一元二次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最高收益分别为7 448.3元·hm~(-2)和7 357.7元·hm~(-2),最佳经济氮磷用量分别为254.4 kg·hm~(-2)和98.6 kg·hm~(-2)。对比一元与二元模型,后者拟合效果较好,最佳经济氮磷用量分别为244.1 kg·hm~(-2)和94.2 kg·hm~(-2),即氮磷肥配比为2.6∶1,经济效益为7 432.4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为6.2 kg(籽粒)·kg~(-1)(N),磷肥农学利用率为13.8 kg(籽粒)·kg~(-1)(P_2O_5)。结合拟合度、最佳经济施肥量、经济收益、肥料农学利用率和一元模型的局限性分析得出,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最优,可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冬小麦氮磷肥效模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7.
黄河三角洲县域尺度的盐渍化土壤化学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垦利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率低,但区域内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理化性质空间变异大,严重制约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本研究通过在县域范围内进行面上布点采样及实验室化学分析,系统研究了垦利县县域尺度0~20及20~40 cm土层土壤盐分及其化学参数间的通径关系及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的垦利县0~20 cm土层土壤盐分高于20~40 cm土层,除pH外两层土壤各项化学参数的变异系数都在中等变异以上;影响0~20及20~40 cm两层土壤盐分(EC5:1)的直接土壤化学参数为Cl~–、Na~+、Ca~(2+),4个参数有非常好的线性回归曲线;0~20 cm土层土壤沿海岸线表现出强烈的盐化和钠质化现象,而20~40 cm土层整体上盐分和钠吸附比均小于表层土壤,盐化和钠质化较弱;土壤p H则表现为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其碱化现象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垦利县土壤盐分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及经验公式,同时可为垦利县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外源施用氮素形态配比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种(0.90、1.90、2.90 g/kg)不同盐渍化程度的滨海盐土为对象,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探究在盐分胁迫下氮素形态配比(以N计,硝态氮、铵态氮质量比依次为100%∶0(N100A0)、75%∶25%(N75A25)、50%∶50%(N50A50)、25%∶75%(N25A75)、0∶100%(N0A100))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氮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地上、地下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其中N50A50处理冬小麦地上、地下部干质量最大。(2)各盐分水平下,NO_3~--N、NH_4~+-N质量比为75%∶25%能促进冬小麦叶绿素量增加,N50A50处理或N75A25处理有利于小麦幼苗可溶性糖量积累。(3)N50A50处理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幼苗地上、地下部全氮量。【结论】综上所述,在0.90~2.90 g/kg盐度范围内,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为50%∶50%或75%∶25%,有利于冬小麦在苗期更好地吸收氮素营养及积累糖分、叶绿素和干物质。  相似文献   
59.
旋耕刀部件测试通常采用的是室内土槽的形式,但是室内重塑的土壤难以反映田间土壤固有的结构性和耕作性能。在研究旋耕机耕作原理的基础上,研发一套与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田间旋耕刀测试试验台,可用于旋耕刀、旋耕刀辊等耕整地机械关键零部件设计参数的田间试验验证。主要阐述了该试验台的总体设计、工作原理、测试原理以及测试实例。该试验台采用的是液压无级调节,调节范围50~500r/min,调节平稳,操作简单,能自动适应负荷和行驶阻力的变化,降低传动系统的动载荷,避免了发动机发生熄火现象,大大提高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0.
新疆喀什市地下水水源地扩采方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简要介绍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7个地下水集中扩采方案,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对各扩采方案开采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浅层水和深层水补排关系的改变以及开采水质进行了对比研究,推荐方案7为最优开采方案。这一结论对喀什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