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分泌吲哚乙酸洽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离的31株洽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的IAA分泌功能的内生细菌QS3,QG3和QS15,用其稀释过的培养液对苜蓿、红三叶、燕麦、黑麦草浸种,测定了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度等指标,发现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平均提高了5%~15%,胚根长度较对照也均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2.
王艳  陈秀蓉  杨成德 《植物保护》2013,39(4):116-118
对2004年以来甘肃省百合科、苋科、木犀科、大戟科、桔梗科药用植物链格孢属引起的病害进行了鉴定,结果如下:芍药叶斑病病原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Keissler],青葙叶斑病病原为青葙链格孢[A.ce-losiae (Tassi)O.Sǎvul],连翘灰斑病病原为A.forsythiae Harter,引起连翘灰斑病、甘遂褐斑病病原为甘遂链格孢(A.kansuiae T.Y.Zhang&.Z.Zhang),沙参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A.solani(Ellis et Martin)Sorauer].  相似文献   
63.
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生物学特性及不同碳、氮源的利用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炭疽病菌菌丝在5~4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在液态水中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相对湿度,pH6.7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pH条件(P<0.05);薯块浸提液中萌发率显著高于马铃薯根、茎、叶和土壤浸提液(P<0.05);分生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且差异不显著.除D-阿拉伯糖和氯醛糖外在其他碳源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显著高于对照(P<0.05);硝酸铵对该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而碳酸铵、L-谷氨酸、尿素、大豆蛋白胨、L-组氨酸、L-精氨酸、亮氨酸、蛋白胨和甘氨酸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不同培养基对该菌生长影响不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且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64.
甘肃省药用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原的种类及分布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陈秀蓉  王引权  晋玲 《植物保护》2012,38(2):156-159
2004年以来,在对药用植物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链格孢属(Alternaria)是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药用植物上链格孢属的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链格孢属可危害豆科、茄科、菊科等13科20种药用植物,发病轻重不一.已鉴定出病原菌12种,待定种(菌株)7个.本文结果为制定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宁县和爱藏族乡,座落在锦屏山脉脚下,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全乡五个村,总养蚕农户250户,总养蚕人口1200余人,2004年养蚕1220张,产茧540担,其中靠近乡政府的和爱村,产茧270担,占全乡产茧总量的60%,桑树多以四边桑为主,桑树生长健壮。和爱村自1998年修第一口密闭式水窑,当地老乡称之为“山茅坑”,到现在全乡发展到305口。仅和爱村户均4口以上,修建初衷用于蓄水抗旱。现在雨季放水或引导雨水入坑,养蚕期间,将蚕沙等废弃物全部倒入坑内,沤肥杀死病菌,防止病源扩散,起到了沤肥“蚕沙坑”的作用。又贮备水,用于早春大田旱作,抗旱保苗,腐熟肥当做玉…  相似文献   
66.
杏芽瘿是甘肃省河西、中部、陇东等地区杏树上发生已久的一种害状。近年来,蔓延很快,为害甚重。其中由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引起的芽瘿已在武威、张掖发现,受害枝干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该螨主要以抱卵成虫在活瘿瘤的芽丛内越冬。室内以50ppm激动素保鲜杏鳞片进行单体饲养,及室外群体发育进程观察,结果基本一致。17~20℃,卵期4~6天,若虫期5~6天,成虫期3~4天,完成一代约12~16天。在调查的20个杏树品种中,大偏头受害最重,其次为毛杏。而实生5号、8号尚未发现受害。试验的9种药剂中,50%克螨特、40%乐果防效分别为85~98%及81~93%,而10%天王星为68~91%。  相似文献   
67.
3种牧草根际平脐蠕孢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甘肃环县沟壑草地牧草根部常规组织分离获得特异平脐蠕孢、高粱平脐蠕孢和麦根腐平脐蠕孢,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差异,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的温限为5~45℃,最适萌发温度为35℃,在45℃时萌发率仍高达85.1%;高粱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0℃,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麦根腐平脐蠕孢孢子的萌发温限为5~45℃,最适温度15~25℃,在45℃时萌发率仅为2.3%;不同pH值时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均较后2种高,且前者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59~6.47,后两者pH值均为6.47;土壤液等4种营养液对特异平脐蠕孢孢子萌发率在4h后有促进作用,对高粱平脐蠕孢在最初2h有促进作用,而对麦根腐平脐蠕孢则有抑制作用;3种菌萌发均需要液态水,但对光不敏感。  相似文献   
68.
69.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硝化细...  相似文献   
70.
报道了近年来在甜瓜种植中发生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对所分离到的病原菌(Ps1,Ps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测定,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发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除能侵染葫芦科植物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苦瓜、冬瓜、瓠瓜、丝瓜等外,还能侵染番茄、玉米、茄子、辣椒、菜豆等非葫芦科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