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38篇
  91篇
综合类   613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84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22年12月,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受理了云南省某市人民法院委托的一起“拇指玉米”种子伪劣纠纷引发的诉讼案。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司法鉴定所与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研究,在云南、盐城2地对2原告、1被告所提供的3个来源的玉米种子分别进行了田间种植鉴定与特征特性分析。鉴定发现,3个不同来源的玉米种子质量性状一致,数量性状表达不稳定。鉴定认为,该3个来源的玉米种子真实性、一致性无异议,但商品性存在缺陷。鉴定还发现原告提供的2个玉米种子存在外表破损、田间出苗率差、发芽率低等种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春大豆鼓粒期冠层翻叶原因及翻叶对粒重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28份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鼓粒初期植株顶部4片叶的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叶片含水量与翻叶率的关系;比较了翻叶与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百粒重及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翻叶率在0~26.5%之间,且差异显著,其中以‘中黄313’、‘中黄42’和‘中黄13’最高;单叶面积在46~151 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9’、‘中黄42’和‘中黄13’最大;比叶重在0.536~1.64 mg/cm2之间,其中以‘中黄322’、‘中黄313’和‘中黄13’最低;叶型指数在1.35~3.51之间,其中以‘中黄70’、‘中黄80’和‘中黄42’最低。供试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小,比叶重高,叶型指数大,翻叶率为1.03%;第III类群品种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翻叶率高达19.7%;第II类群共4个品种,单叶面积、比叶重、叶型指数、翻叶率介于第I类和第III类群之间。翻叶后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降幅31.7%,粒数较多的‘新大豆27号’百粒重降低10.38%~22.4%,而粒数少的‘吉育60’粒重没有降低。大豆上层叶片单叶面积大、比叶重小及叶型指数低的叶片翻叶率高,翻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进而降低同节位百粒重及单节粒重,不利于大豆高产。  相似文献   
63.
通过基础日粮中 (含铜 7 4 6mg·kg-1)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 0 ,10 ,2 0和 30mg·kg-1)对生绒期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确定其日粮铜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1)基础日粮添加铜对采食量、氮代谢、DM及ADF消化率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NDF的消化率有升高趋势 ,添加 10 ( 5 6 72 %为NDF消化率 ,下同 )和 2 0 ( 5 7 16 % )mg·kg-1铜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0 35 % ) (P <0 0 5 )。 2 )添加 2 0mg·kg-1铜组日增重 ( 4 2 5 0g·d-1)和饲料转化率 ( 6 2 5 6 g·kg-1)与对照组 ( 2 9 17g·d-1,4 3 5 8g·kg-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31 39g·d-1,4 6 5 0g·kg-1)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添加 30mg·kg-1铜组 ( 2 6 6 7g·d-1,39 86g·kg-1) (P <0 0 5 )。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绒毛的细度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添加 2 0mg·kg-1铜组绒毛生长率 ( 0 4 4mm·d-1)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9mm·d-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0 38mm·d-1) (P <0 0 5 ) ,而与添加 30mg·kg-1铜组 ( 0 4 0mm·d-1)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绒山羊生绒期日粮铜的适宜水平为 2 7 4 6mg·kg-1。  相似文献   
64.
选用 9只装有瘤胃、十二指肠近端及回肠末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周岁羯羊 ,分 3组处理 (分别在日粮中添加硫酸钠、蛋氨酸和包被蛋氨酸 ) ,研究饲喂包被蛋氨酸对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氮平衡、绒山羊生产性能及羊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包被蛋氨酸、蛋氨酸组的十二指肠蛋氨酸流通量 (分别为 ( 5 5 5± 0 4 5 )和 ( 5 12±0 0 2 )g·d-1)和消化率 (分别为 81 98± 2 5 6和 82 0 3± 1 34)显著高于硫酸钠组 (为 ( 3 86± 0 0 2 )和 ( 72 5 4± 2 18)g·d-1) (P <0 0 5 )。包被蛋氨酸组的氮沉积 ( 3 6 9± 1 73)比硫酸钠组 ( 2 4 6± 1 2 5 )和蛋氨酸组 ( 2 4 5± 1 6 7)的氮沉积分别提高了 31 7%和 32 2 % (P <0 0 5 ) ,但各组氮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包被蛋氨酸组较硫酸钠组显著提高绒山羊日增重、羊绒生长率、羊绒长度和羊绒中必需氨基酸比例 (P <0 0 5 ) ,但各组羊绒细度、羊绒含硫量、羊绒总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比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65.
试验分为低(2.32 kg.m-2)、中(4.83 kg.m-2)和高(8.20 kg.m-2)3个密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结果表明,经过56 d的饲养,高密度组的末体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高密度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SOD活力在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在各组织中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菌酶活力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低密度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补体C3、C4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密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白球比值(A/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组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当养殖密度达到8.20 kg.m-2时,机体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6.
以盐渍辣椒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工艺,用HS–SPME–GC–MS方法测定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渍辣椒脱盐后,其氯化钠、总糖、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脱盐盐渍辣椒发酵的适宜工艺为接种6%的植物乳杆菌菌液,添加4%蔗糖,发酵5 d;脱盐盐渍辣椒接种发酵后,其酯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较发酵前增加了24%、448%,醇类、烯烃类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18%、31%,接种发酵使辣椒中的酯类和醛类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67.
研究低温贮藏对莲藕褐变度、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低温贮藏有效延缓了莲藕的褐变,20℃贮藏条件下,褐变度和总酚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的酚类物质可能是由于酚类物质合成增加或是褐变产物的积累。通过高效液相测定酚类物质组成,20℃贮藏条件下的莲藕在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有明显增加,而低温贮藏条件下,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较少且变化不明显。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可能是20℃诱导合成的物质或是褐变过程中的产物。莲藕多酚提取物中检测到的单酚有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在贮藏期间,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减少,在贮藏后期儿茶素的含量在增加。在贮藏前期,低温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的减少弱于高温贮藏;在贮藏后期,低温贮藏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弱于高温贮藏。  相似文献   
68.
从广西5个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原始森林深层腐殖土壤等样品147份,采用平板活性筛选法分离得到3500多株能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并从中筛选到一株能在pH5.0、28℃条件下可高效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菌株N9-1-1.N9-1-1产纤维素酶水解微晶纤维素和纸浆的最适pH、最适温度分别为:4.0、40 ℃和4.5、35 ℃,但对羧甲基纤维素无水解活性.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比较符合纤维素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生产乙醇的要求.以菌株N9-1-1的总DNA为模板,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9-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同源性最高,为99%.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9-1-1具有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别性特征.因此,将N9-1-1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相似文献   
69.
中国人参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我国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通过分析中国人参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瓶颈,经过SWOT分析法提出了我国人参产业应当选择的的竞争战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木聚糖降解细菌的鉴定及其木聚糖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岚  冯家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57-5860
[目的]探讨木聚糖酶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平板活性筛选法从不同环境样品中筛选出木聚糖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粗木聚糖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菌株GXM1被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M4为类芽孢杆菌。菌株GXMI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5℃,菌株GⅫ咐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2株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在40℃以下较为稳定。Mn^2+、Ca^2+和Zn^2+对菌株GXM1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Cu^2+、Fe^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Ca^2+和Fe^3+对菌株GXM4所产木聚糖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Mn^2+、Zn^2+和Fe^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为高效木聚糖酶的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