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3篇
  44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休闲期不同时间深翻覆盖对土壤水分、花后脯氨酸与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休闲期深翻覆盖可提高播前0-30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有利于促进根系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增加作物耗水量,致使开花期土壤蓄水量降低,且等雨后深翻并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效果较明显.休闲期深翻覆盖可提高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花后5~20 d籽粒脯氨酸含量、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籽粒蛋白质产量,以等雨后深翻并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最高.且等雨后深翻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对灌浆前期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旗叶GS和GDH活性均有较大调控性.(2)开花期深层土壤蓄水量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关系密切,且与旗叶脯氨酸含量相关性较大.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DH活性相关显著,而籽粒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S活性相关显著.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蛋白质产量均与旗叶GS和GDH活性相关显著,谷/醇比与旗叶GS活性相关显著.说明开花期土壤干旱可促进旗叶和籽粒脯氨酸积累,从而影响花后旗叶GS和GDH活性,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提高籽粒蛋白质品质.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等雨深翻后覆盖有利于提高底墒,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品质,以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2.
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施磷对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对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75 kg(P2O5)·hm-2、112.5 kg(P2O5)·hm-2、150 kg(P2O5)·hm-23个施磷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休闲期覆盖后,播种—孕穗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小麦播种期提高38~41 mm;增加施磷量,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提高,尤其拔节期40~100 cm土层。覆盖后,播种—拔节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占整个生育期比例显著提高,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增加;增加施磷量,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提高。覆盖后增加施磷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1 45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覆盖配施磷肥条件下,拔节—开花期60~100 cm、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认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提高底墒,可实现伏雨春夏用;覆盖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和中期吸收土壤水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促进小麦生育后期深层吸水;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150 kg·hm-2有利于蓄水保墒,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基于高光谱特征初步判别油菜摘薹情况,为实现高光谱反演籽粒油酸含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使用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采集油菜盛花期叶片光谱数据,采用Agilent GC-MS 7980B气相色谱仪分析摘薹和未摘薹处理的籽粒油酸含量,比较2组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特征,及其油菜叶片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原始光谱特征波长的支持向量机(SVM)判别模型、基于光谱参数的油酸含量二项式模型、基于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长的油酸含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曲线在760~1080nm波段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484~956和1001~1146 nm波段与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1882~2111和2324~2499 nm波段与油菜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摘薹会影响油菜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性表现。选取位于760~1080 nm波段4个拐点波长(760、920、970和1080 nm)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作为自变量,用以构建SVM判别模型,经过多次随机取样比较构建所有SVM判别模型,发现最佳判别模型的训练集样本总体精度为86.1%,验证集样本总体精度为77.8%,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判别油菜是否摘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光谱参数模型中RVI模型对未摘薹处理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反演效果最佳,且该模型与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系数(-0.705)最高。比较全部油菜籽粒油酸含量预测模型类型,PLSR模型对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590、RMSE=0.610,MLSR模型对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773、RMSE=0.874。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模型测试集样本进行验证,未摘薹样本P=0.839,摘薹样本P=0.858,二者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合理,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进行预测可行。【建议】引入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更好地选取特征波长(显著相关波长或全波段等),提高光谱数据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预测能力。后期的试验应侧重于多品种油菜籽粒油酸含量估测研究,探索高光谱技术估测油菜籽粒油酸含量是否具备普遍的可行性。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其他油菜籽粒品质指标,为高光谱遥感监测油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花后碳代谢变化规律,为晋中地区冬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灌水时期设置7个灌水处理,越冬水(W),拔节水(J),孕穗水(B),越冬水+拔节水(WJ),越冬水+孕穗水(WB),拔节水+孕穗水(JB),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WJB),以全生育期不灌水(CK)为对照,分...  相似文献   
75.
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HSV)含有绝大多数线性抗原表位的VP7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于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VP7,将pET-30a—VP7转化BL21(DE3),经1.0mmol/LIPTG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Dot-EuSA以及ELISA试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AH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临界值初步定为0.25。用此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了184份血清样品,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76.
禽流感病毒多重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检测禽流感病毒最常用和经典的方法是鸡胚病毒分离,该方法是O IE推荐的方法,但是耗费时间长。为缩短检测时间,目前我们已成功建立了灵敏、特异的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已经应用于活禽、禽组织及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与H 5、H 7、H 9亚型的分型鉴定。鉴于我国2004年年初暴发H 5N 1亚型禽流感疫情,以及高致病力禽流感通常由H 5和H 7亚型引起,因此在平时疫情检测和实施扑灭措施时对这些病毒亚型进行快速检测和定型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为能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成本,我们进一步研制开发的H 5/H 7和H 5/N 1多重荧光PCR…  相似文献   
77.
为考核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设计和实施了“CNAS T0459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利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和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制备6组能力验证阳性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分析,所制备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达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能力验证样品的要求.将6组阳性样品和1组阴性样品编号后下发54家参试实验室,共有50家实验室报送了有效数据,其中完全达到能力验证要求的实验室共34家,满意率达68%,其余16家为不满意实验室,包括8家实验室检测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满意,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特异性检测不满意.本次能力验证为整体提升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水平和评估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2009年4月19日凌晨,陕西省某养殖公司从美国进口的1000头种猪直达西安空港,在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严格监管下,运抵隔离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美利坚合众国输入猪的检疫卫生条件》要求,实施了45天的隔离检疫,在此期间,完成了A型H1N1猪流感、猪密螺旋体痢疾、猪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结核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等疫病实验室检疫,检出: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猪2头、猪传染性胃肠炎抗体阳性猪9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阳性猪11头、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猪13头,按有关法律规定,对阳性猪进行扑杀无害处理,疫病检出率5%,合格率达到95%,检疫合格种猪已安全放行。  相似文献   
79.
牛肠道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快速、准确地检测牛肠道病毒(BEV)及对北京周边地区牛群中BE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扩增BEV 5'UTR序列的引物及探针建立了检测BEV的通用型TaqMan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对BEV的最小检测量为0.1 TCID50/0.1mL,敏感性比病毒分离法高10倍.而且该方法对其他牛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用3批试剂对3个稀释度的BEV培养物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其变异系数均小于1.1%,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采用该方法对北京周边地区牛群采集的85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病毒分离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BEVTaqMan 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为国内BEV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首次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证明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牛群中存在BEV感染.  相似文献   
80.
新城疫病毒通用型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aqMan方法,经引物和探针的设计、筛选及反应条件优化,研究了检测活禽和禽产品中新城疫病毒的通用型实时RT-PCR(RRT-PCR)方法。结果显示,对12株分别为速发型、中发型、缓发型和疫苗株新城疫病毒的尿囊液倍比稀释液的检测极限在10-5~10-7之间;建立的方法与常见禽类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在检测人工感染肉鸡的脏器组织、咽喉、泄殖腔拭子中病毒的灵敏度同鸡胚分离试验基本一致;弱毒疫苗免疫鸡群在免疫后14 d,应用本方法不能从咽喉、泄殖腔拭子中检测到病毒;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检出中强毒力新城疫毒株,也可检出缓发型野毒株和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