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传统的露地方式育苗已难以适应现代柑桔发展的需要 ,因此许多地方已应用营养土育苗技术加快柑桔苗的繁殖。在营养土育苗技术中 ,各地应用的营养土配方不同、纤维性基质多种多样 ,有锯木屑、稻谷壳、蔗渣和菇渣等 ,这些基质培育的柑桔苗生长发育各有差异[1,2 ] 。为了探索不同基质营养土对繁育柑桔苗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试验于 1997~ 2 0 0 0年在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丘陵地进行 ,参试品种是脱毒无病红江橙 ,砧木为红檬。1 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实生砧木嫁接的育苗方法。首先是播种 ,经选种…  相似文献   
52.
为探明柑桔果实浮皮与衰老的关系,以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胁山为试材,采前对其幼果和枝叶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测定果皮及果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山品种随着果实浮皮的出现,PG活性提高,果皮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MDA逐渐积累,而果皮和肉的SOID活性则急剧下降。胁山果实浮皮的根本原因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引 果皮早衰。采前喷施赤霉素、亚精胺、醋酸钙对MDA含量,PG,SOD活性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其中以赤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采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WGBS)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番木瓜4个成熟时期(绿熟期、破色期、熟化期、腐熟期)的果实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C位点、CG、CHG和CHH序列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7.15%、49.33%、34.30%和8.28%.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持续下降,同时差异表达基...  相似文献   
54.
广东省 1999年水果面积 94 65万hm2 ,产量62 2 7万t。其中柑桔 7 94万hm2 ,产量 83 6万t。在广东水果市场 ,北方水果和洋水果比比皆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 ,面临着良好机遇又存在严重挑战的情况下 ,广东柑桔只有大大地提高品质和单产 ,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才能保证广东柑桔业的可持续发展。1 广东柑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品质方面。广东地处南亚热带 ,阳光充足 ,雨量丰沛 ,有效积温高 ,无寒害 ,是我国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区之一。这些条件 ,为广东生产高品质的柑桔提供了很好的基本条件。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广东柑桔品质…  相似文献   
55.
Picloram,ABA和TDZ对香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Picloram、ABA和TDZ对贡蕉未成熟花序来源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8.28 μmol/L Picloram替代2, 4-D可获得15.56%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 在体细胞胚诱导初期加入ABA则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 并造成其萌发时严重愈伤化; TDZ可有效地改善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换率, 其中0.2 μmol/L TDZ处理的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换率分别从对照的17.28%、16.49%提高到72.77%和67.05%。  相似文献   
56.
以香蕉栽培种"过山香"(Musa AAB Silk cv.Guoshanxiang)和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B Group)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进行香蕉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优化。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200 V/cm、AC作用时间30 s、直流脉冲电压(DC)1500 V/cm、DC脉冲时间40μs、脉冲次数为2次时,融合效率最佳,融合率可达32.4%以上,原生质体活力达81.4%。  相似文献   
5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高效遗传转化系统,本研究以雄性花诱导产生的贡蕉胚性悬浮系为转化受体,从潮霉素筛选浓度和筛选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贡蕉悬浮系在M2液体培养下潮霉素的适合筛选浓度为5mg/L。将液体共培养7d后的贡蕉胚性悬浮系转接到M2液体筛选培养基进行培养,每10d继代一次。GUS组织染色表明,经过3代抗性筛选的ECS几乎全为转化细胞。经过3个月的胚诱导培养获得成熟抗性体细胞胚,平均抗性体细胞胚得率为4580个/mLPCV。同时,转化苗的PCR检测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贡蕉基因组中。本研究表明液体筛选系统有利于转化胚性悬浮细胞的增殖,大大地提高了香蕉转基因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木霉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木霉(Trichoderma spp.)中克隆获得了几丁质酶基因全序列,编码区共1275bp,推测其编码424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chit42(GenBank accession No.L14614)具有99%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将获得的几丁质酶基因从pGEM-T载体中用XbaⅠ和BamHⅠ切下,克隆到pBI121植物表达载体的XbaⅠ和BamHⅠ位点,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chit并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该菌株转化野生蕉(Musa itinerans Cheesm.)胚性细胞悬浮系,经过抗性筛选、胚的诱导和萌发,获得成熟体细胞胚和再生苗。通过GUS组织化学法检测和PCR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转入到野生蕉中。本研究为下一阶段转化香蕉栽培品种和筛选抗香蕉枯萎病新种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AA)、抗枯1号(Kangku 1,AAA)、大蕉(Musa Paradidiaca L.,ABB)3个香蕉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胚性悬浮细胞在长期继代培养后的分化能力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3个香蕉品种ECS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胚性悬浮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稳定,染色体数目从6个到116个不等,各ECS均为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组成的混倍体,随继代次数的增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细胞比例随之增多,体细胞胚胎分化能力逐渐下降.野生阿宽蕉、抗枯1号和大蕉的ECS继代培养1.5 a后,细胞变异率分别为96.3%、93.0%和94.0%,而体胚分化能力分别为0.96×103、0.55×103、0.65×103个/mL PCV.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香蕉ECS染色体变异机理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0.
生物技术在香蕉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近50年来,香蕉的生产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但同时正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病虫、霜冻和台风的危害。解决目前香蕉生产障碍的根本措施是培育高产、优质且具有高度抗性的新品种。而鲜食蕉高度不育性和果实无核性的特点,使目前香蕉选育种工作明显滞后于生产。这些现状迫切要求生物技术在香蕉育种中应用不断发展和深入。综合有关文献概述了近20年来在香蕉的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体细胞杂交育种等领域取得的可喜进展,并展望了香蕉产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