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0篇
  免费   1906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林业   1850篇
农学   1388篇
基础科学   1338篇
  2986篇
综合类   13689篇
农作物   2016篇
水产渔业   1180篇
畜牧兽医   4850篇
园艺   2070篇
植物保护   135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1447篇
  2021年   1324篇
  2020年   1262篇
  2019年   1132篇
  2018年   895篇
  2017年   1367篇
  2016年   952篇
  2015年   1372篇
  2014年   1472篇
  2013年   1815篇
  2012年   2430篇
  2011年   2624篇
  2010年   2352篇
  2009年   1955篇
  2008年   2096篇
  2007年   1884篇
  2006年   1550篇
  2005年   1197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速度鸡品种(配套系)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样性和起源特性,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速度的8个黄羽肉鸡配套系(中快速型5个、慢速型3个)、2个地方鸡种(固始鸡、藏鸡)、2个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安卡鸡)、1个白羽肉鸡(罗斯308)、817杂交肉鸡以及1个高产蛋鸡配套系(大午褐壳蛋鸡)共计15个鸡种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对15个鸡种共683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使用DnaSP 5.10软件分析各个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点,使用MEGA 4.0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构建不同单倍型与红色原鸡之间NJ系统发育树,分析起源和亲缘关系。【结果】15个鸡种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1 232bp,序列长度为1 231 bp的个体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683个个体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组合为53个单倍型,可以分为A、B、C和E共4个单倍型群,其中中快速型肉鸡、817杂交肉鸡以及高产蛋鸡均是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48.89%);慢速型黄羽肉鸡中鸿光黑鸡优势单倍型为B单倍型,京海黄鸡优势单倍型为A单倍型,雪山鸡4种单倍型相对均衡,3个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E单倍型比例≤38.46%;地方鸡种中固始鸡的单倍型为A和C型,藏鸡的单倍型为A和B型。15个鸡种单倍型多样度(Hd)分布在0.496—0.853,核苷酸多样度(Pi)分布在0.00146—0.00673,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品种(配套系)是新兴矮脚黄鸡、雪山鸡、京海黄鸡和罗斯308;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配套系)是藏鸡、高产蛋鸡、安卡鸡、新兴麻鸡4号和墟岗黄鸡1号。15个鸡种Kiumura双参数距离范围为0.0016—0.0113,其中罗斯308种内遗传距离最大,而817杂交肉鸡和高产蛋鸡的种内遗传距离最小;种间遗传距离最大为高产蛋鸡与藏鸡之间,最小为高产蛋鸡与817杂交肉鸡之间;中快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相互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小,而与慢速型黄羽肉鸡配套系以及地方鸡种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京海黄鸡和鸿光黑鸡均是与藏鸡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红色原鸡印度亚种、滇南亚种、指名亚种以及印尼亚种交叉聚为一枝。【结论】不同生长速度鸡种之间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程度差异较大;E单倍型与肉鸡生长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中快速型群体均以E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而慢速型群体E单倍型比例均低于40%;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显示其在中性选择下被驯化。研究结果为肉鸡品种选育和溯源以及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养蜂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占用耕地、不污染环境的特点。蜜蜂授粉还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实现健康、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外部性理论及兼顾产业内外部效益,利用国家蜂产业体系固定观察点调研资料、蜂蜜市场价格调查和UNComtrade数据,分析了我国蜂业发展概况、生产模式、布局和发展特征,研判养蜂业面临的挑战,探讨其战略定位。研究表明,定地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但投入低,大转地养年运输距离最大可达1.5万km且单群收益最高。专业化、机械化和组织化是促进近年蜂农饲养规模稳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当前养蜂业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出口利润直降,高品质蜂产品生产技术与市场双重考验,大田有偿授粉机制尚未建立。因此,从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和全社会福利的视角,充分发挥养蜂业在农业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出战略定位和相应的政策。应着眼于专业蜂农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积极探索蜂业与种植业的耦合发展的模式,强化养蜂业外部性功能,以标准分级推动优质优价体系,以提升产业内部效益。  相似文献   
99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94.
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被认为是解决中国“谁来种地”、提高中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希望,政府也在大力宣传、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农民投身农业并引领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本文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等理论,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粮食种植业职业农民的大样本数据,运用二元模型、双重稳健模型、匹配模型和多元定序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粮食种植业职业农民中,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占比为23.66%,合作社负责人占比为24.59%。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合作社负责人的占比为34.65%,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中合作社负责人的占比为21.47%,两者相差约13个百分点。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概率要显著高出约6个百分点,即调查样本中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要比其他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概率高出近1/4,这证实了外出务工对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正向促进作用。外出务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农业生产投入和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促使返乡农民工更可能成为合作社负责人。因此,在当前农业转型阶段,政府一方面应鼓励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青年农民外出就业,通过务工积累个人资本;另一方面,应大力吸引并帮助优秀的返乡农民工投身农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挥他们更多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抗病品种吉美08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分析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ol4287)诱导下其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lDFR基因在番茄抗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番茄中克隆SlDFR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番茄根、茎、叶中SlDFR基因在枯萎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番茄抗病栽培品种吉美08中克隆得到SlDFR基因,cDNA序列全长1659 bp,包含1个114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SlDF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43 kD,等电点(pI)为6.08,是一个亲水的、稳定的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高尔基体上,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有38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18个,苏氨酸15个,酪氨酸5个。SlDFR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73%,延伸链占13.98%,无规则卷曲占40.6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lDFR蛋白序列与同属茄科马铃薯(Solanum pennellii)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lDFR基因在番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SlDFR基因在番茄根、茎、叶中表达量受番茄枯萎病菌诱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变化最大,在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推测SlDFR基因的表达量与番茄枯萎病菌胁迫响应有关,且番茄根部类黄酮的合成为重要胁迫响应途径。【结论】SlDFR基因表达量受Fol4287的诱导,可能参与番茄枯萎病胁迫响应过程,且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响应在番茄根部更强烈,并通过调控番茄根部黄酮类物质的合成提高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从而增强番茄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分析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溪蟹科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不同种类间的亲缘关系,探究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溪蟹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同时为溪蟹科的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种龙溪蟹属(Longpotamon)代表种的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18种溪蟹科COI基因全序列,利用MEGA X计算其碱基组成、保守位点和遗传距离,采用MatGAT 2.02进行多序列相似性比较分析,并以PhyloSuite构建贝叶斯树(BI)和最大似然树(ML),探究溪蟹科物种内部的亲缘关系。【结果】20种溪蟹的COI基因序列全长1534~1539 bp,连续编码511~512个氨基酸残基,所有物种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碱基含量略有不同,分别为35.9%~40.7%(T)、16.4%~20.2%(C)、26.8%~28.9%(A)和14.7%~17.2%(G),呈明显的AT偏向性。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577和98个变异位点,表明密码子存在简并性。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遗传距离、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长安龙溪蟹(Longpotamon changanense)与龙溪蟹未定种(Longpotamon sp.)的亲缘关系最近。虽然采用不同方法基于不同数据集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所有树型均显示龙溪蟹属(Longpotamon)的小龙溪蟹(L.parvum)并未与该属其他物种聚类在一起,华溪蟹属(Sinolapotamon)、近溪蟹属(Potamiscus)和小石蟹属(Tenuilapotamon)物种也散布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不同分支中,暗示这些物种在分类鉴定上为非单系群,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结论】20种溪蟹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73,均具有区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异位点,即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可作为溪蟹科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7.
During the attack of a pathogen, a variety of defense-associated proteins are released by the host plant in the apoplast to impede the perceived attack. This study utilized the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and label-free quantific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apoplastic fluid (APF) from maize stalk and identified the proteins responsive to the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infection. We have identified 742 proteins, and among these, 119 proteins were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DAPs), i.e., 35 up-regulated, 18 down-regulated, and 66 proteins were only induced by the pathogen infection. The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protein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Gene Ontology (GO)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The highly enriched Biological Process (BP) term was the L-serine biosynthesis process, whereas the most enriched Molecular Function (MF) term was the cysteine-type endopeptidase inhibitor activ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athways related to the 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tein processing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Moreover, 61 out of 119 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proteins were predicted as secretory proteins. The secretory pathways analysis showed that a greater number of proteins were secreted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secretion system compared to the unconventional secretion system. The identified secreted proteins were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pathways in defense responses including cell redox homeostasis, cell wall modific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binding proteins (metal ion binding, RNA binding and heme-binding), maintenance and stabilization of other proteins, indicating a complex response from the plant to the fungal infection.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a number of host proteins belonging to various pathways have been modulated in the apoplastic region.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4份小麦苗期耐盐能力,筛选优异的高抗性种质资源,采用水培法,设置NaCl处理浓度为0、100、200 mmol/L,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4份小麦幼苗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各小麦品种叶鲜重、根鲜重、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qP)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平均直径、胞间CO2浓度(Ci)、丙二醛含量(MDA)、非光化学猝灭(NPQ)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4份小麦盐胁迫下耐盐性由强到弱为‘冀麦32’>‘德抗961’>‘泰农18’>‘师栾02-1’。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筛选出‘冀麦32’和‘德抗961’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揭示田块尺度上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以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某冬小麦种植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2个农田表层0~20 cm土壤和40个0~100 cm剖面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样品中Cd、Pb、Cu、Zn、Cr、Ni和Mn的含量特征,运用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Cd、Pb、Cu、Zn、Cr、Ni和Mn均值为0.95、24.35、6.40、35.52、319.60、21.76mg·kg-1和157.32 mg·kg-1。Cr、Cd、Pb含量均超过河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其中Cr、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筛选值,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8%和100%。总体来看,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调查区南部的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偏高。从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两种方法来看,Cd污染最为严重,生态风险较高,应当对该区域土壤Cd污染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不施氮肥(N0)、减施氮肥(75 kg·hm-2,N1)、常规氮肥(150 kg·hm-2,N2)和高施氮肥(225 kg·hm-2,N3)共4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下芝麻在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结果表明,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的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变化;株高显著下降;单株产量略微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经济系数增加6.10%。N0处理的株高、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较N2分别显著降低15.89%、12.70%、25.67%、6.38%、10.00%、40.15%和16.43 %。从干物质积累来看,N1处理的根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重和粒蒴比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根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和粒蒴比重较N2分别显著降低19.40%、25.40%、28.40%、27.57%和9.83%。从光合特性来看,N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Pn和WUE分别较N2处理降低8.15%和8.52%。综上所述,氮肥减施50%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为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