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55篇
  443篇
综合类   1274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513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6 毫秒
51.
山西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域南部和中部的区县,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则分布在省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区县;山西省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模折合为2 371.77万猪当量,以粪尿氮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5 976.01万猪当量;以粪尿磷(纯磷,下同)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7 212.27万猪当量。综合粪尿氮磷承载力指数结果分析,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种植业欠发达的区县和省城太原周边的区县;全省粪尿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为18.28万t和3.15万t,可以分别有效替代氮、磷肥39.79%和33.21%。无论以粪尿氮或磷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整体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但需要关注城市近郊区县的畜禽粪尿氮磷的环境排放和大中型养殖企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在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上,则应考虑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52.
果蔬受到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时,自身能诱导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根据它们的结构亲缘关系和生物活性,PRs被分为17个功能家族。在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中,利用激发子诱导产生果蔬抗性已逐渐成为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一种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这也成为果蔬采后抗病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分类、功能、诱导表达,以及蛋白组学技术在果蔬采后PRs表达水平上的应用,以期为果蔬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3.
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田机械施肥均匀性差,且作业时在施肥开沟器末端容易出现肥料粘结、架空、堵塞开沟器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将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部件的工作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工作阶段肥料在螺旋强制排肥部件内的状态,以及影响排肥部件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对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直径、转速、螺距3个因素进行了设计计算。以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指标,进行了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单因素台架试验,通过对最小显著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安排了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影响排肥性能指标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转速、螺距、直径,建立了排肥性能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优化求解,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螺旋输送器转速120.09r/min、直径23.90mm、螺距21.54mm,此时施肥装置台架试验的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7.18%。将所设计的强制排肥部件分别安装在水稻插秧机及水稻气力式施肥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式强制螺旋排肥装置工作稳定、堵塞率低,水田防堵塞效果优于无该部件的施肥机械。  相似文献   
54.
有机粪肥施入与秸秆还田已经成为改良黑土性状的重要途径。以3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探讨了长期有机物料投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共包含4个处理:(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有机粪肥部分替代化肥(NPKM);(4)秸秆部分替代化肥(NPKS)。研究结果指出,与NPK处理相比,NPKM与NPKS处理分别提高58.7%和10.7%的土壤有机碳含量、66.4%和18.5%的全氮含量、27.6%和25%的全钾含量(P<0.05);在土壤全磷含量方面,NPKM处理提高了56.6%的全磷含量(P<0.05),而NPKS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NPK处理中土壤pH最低,为5.97,NPKM与NPKS处理土壤pH分别为7.26和7.99,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NPKS处理分别降低了17.9%和13.8%的土壤容重(P<0.05)。在作物产量方面,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显著提高了9.6%的玉米产量(P<0.05),而NPKS处理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长期有机粪肥与秸秆施入可以有效...  相似文献   
55.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从取样方法、取样时间和种类鉴定等方面对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种子萌发法,并且提出了要采取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的长期完整动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而且最好在种子库长期的定位研究中搞清楚研究区内植物种的物种特性并且建立一个幼苗标本库,以增加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6.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推广体制已不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合作推广体制的做法,加强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是对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力和物力,深入农业第一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同农业生产实践有效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对鲈鱼和梭鱼幼体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疏浚淤泥悬浮相对其效应明显。21℃和24℃试验水温时,悬浮物对鲈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LC50为1 711.2mg/L、1 052.8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1.12、105.28mg/L;悬浮物对梭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 LC50为453.6、168.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5.36、16.81mg/L。随温度、悬浮物浓度的升高,毒性效应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8.
试验结果表明,4-5月和9-10月,水温22~27℃时,为硬壳蛤快速生长期;11月至翌年2月,水温8~15℃时,生长缓慢;5-6月硬壳蛤处于繁殖期间,生长也较为缓慢。硬壳蛤壳长和壳高的相关关系为y=1.8479x 0.5923;壳长和体质量的相关关系为y=0.0002x3.1174。  相似文献   
59.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对8岁新疆驴和关×新F1(关中驴×新疆驴)进行了产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关×新F1驴与新疆驴相比,F1公驴的体高、体重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16.44%、35.02%和39.52%,杂交优势极显著(P<0.01);F1母驴体高、体重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18.01%、30.44%和38.23%(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