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45篇
综合类   1622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研究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种子和幼苗在盐度和水淹时长作用下的生存机制,为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模拟潮汐控制不同水淹时长(8、10、12、14 h/d)和盐度(0、5、10、15)进行实验,分析其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海三棱藨草幼苗MDA影响最大;盐度和水淹时长的交互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幼苗叶绿素和SOD影响最大。在盐度为0、水淹时长为12 h/d时发芽率最高;盐度15是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临界盐度;盐度为10、水淹时长12 h/d分株数最高;叶绿素在0盐度和12 h水淹时长交互处理下最高;SOD总活性在盐度为10、8 h/d水淹时长处理下最高;盐度为10、12 h/d水淹时长处理下MDA含量最低。这说明海三棱藨草在中等盐度(5、10)和中等水淹时长(10、12 h/d)时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942.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one cDNA of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 gene,to screen an effective shRNAproducing vector targeting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an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goat nuclear transfer embryos by decreasing the DNMT1 expression in donor cells.In this study,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against regions of high homology between bovine and sheep sequences and then used to amplify the larger portions of the coding regions.Next,3 RNAi oligonucleotid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loned sequences and inserted into pRNAT-U6.1/Neo vector,acquiring 3 new vectors,respectively termed pRNAD1,pRNAD2 and pRNAD3.Then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sort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transfection and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alysis and sodium 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Finally,the developmental rates of nuclear transfer(NT) embryos generated using donor cells with and without the effective shRNA vector respectively,as well as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embryo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ing regions of 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gene was successfully cloned(GenBank no.FJ617538).Furthermore,an effective interfering shRNA(pRNAD2) was obtained,with its interference effect being 47.88%.Finally,NT embryos with shRNA vector harbored better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during morula and blastocyst stage compared to controls(P 〈 0.05),reaching the similar rates to IVF embryos(P 〉 0.05).In conclusion,goat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gene cDNA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an effective shRNA vector responsible for inhibiting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expression was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goat nuclear transfer morulae and blastcys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ich provided a feasible pathway for improving goat nuclear transfer embryo development competence by decreasing the methylation level in donor cells through RNAi-mediated manner.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明茶黄蓟马在芒果园的田间发生规律,明确芒果树不同物候期茶黄蓟马最适合的监测方法,为芒果茶黄蓟马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0和2012年的2月20日至当年11月30日,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品种园、芒果示范园对广西的两个主栽芒果品种金煌芒和桂热芒82号,从花期至小果期同时采用蓝板加诱剂法、蓝板法和弹击法,在果实膨大期至当年末次梢老熟采用蓝板加诱剂法,监测记录茶黄蓟马的发生动态,分析芒果树物候期、气象条件和品种对茶黄蓟马田间发生的影响.[结果]芒果盛花期至小果期、嫩梢期是茶黄蓟马发生高峰,随着花期结束、果实膨大与嫩梢老熟,田间虫口密度逐步下降.高温干燥天气适宜茶黄蓟马发生及繁育,其对芒果树品种不具有选择性.3种监测方法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717x+14.321(y:蓝板加诱剂法,x:弹击法,R2=0.777,P<0.05)、y=1.256x+0.288(y:蓝板加诱剂法,x:蓝板法,R2=0.979,P<0.05)和y=1.375x+11.080(y:蓝板法,x:弹击法,R2=0.801,P<0.05).[结论]茶黄蓟马的田间发生动态与芒果树的物候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与芒果品种无关.弹击法、蓝板法和蓝板加诱剂法均与芒果茶黄蓟马的监测结果相关,但从可操作性方面考虑,在芒果初花期至小果期宜采用弹击法,在其他物候期宜采用蓝板加诱剂法.  相似文献   
944.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5.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观察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淋巴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外敷2周,比较两组术后淋巴囊肿治疗有效率、术后1周盆腔积液量、总置管引流时间、囊肿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淋巴囊肿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术后1周盆腔积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囊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7.
以椰衣和椰壳作为原材料,在300、500和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质炭,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研究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含氧官能团减少,灰分、pH值、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和碱性官能团的含量随之升高.热解温度升高可促进生物质炭对Pb~(2+)的吸附;Langmuir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对Pb~(2+)的等温吸附;在供试的6种生物质炭中,吸附量最高的是在700℃条件下制备的椰衣生物质炭,且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用其他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拟合发现,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阳离子交换量和灰分含量是影响其吸附Pb~(2+)的重要因子,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200mg/L条件下,椰衣生物质炭对Pb~(2+)的稳定吸附量为9.83~13.91mg/g,椰壳生物质炭为9.68~25.16mg/g.这表明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态Pb~(2+)比椰衣生物质炭吸附态Pb~(2+)更稳定.  相似文献   
948.
不同施肥配比对多叶型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WL343HQ多叶型紫花苜蓿品种在新疆推广种植,采用测土配方"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组合对苜蓿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磷、钾量对苜蓿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施纯N 30 kg/hm~2水平上,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苜蓿增产幅度呈递减趋势;磷肥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是非常明显,在施P2O_5135 kg/hm~2水平时对应的苜蓿产量开始下降;钾肥对苜蓿产量的增产效应不是非常明显。N、P、K配比施用,影响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最佳施肥量为纯N 49.3kg/hm~2、P_2O_583.4 kg/hm~2、K_20 33.4 kg/hm~2,产量达到20 641.2 kg/hm~2,氮肥、磷肥、钾肥的最佳施用比例为0.56∶1∶0.34;施肥对苜蓿品质的改善均有积极的影响。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的处理为施纯N 30 kg/hm~2、P_2O_590 kg/hm~2、K_2O 20 kg/hm~2,产投比为6.1。  相似文献   
949.
基于可见光波段的无人机超低空遥感图像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成本的可见光超低空农业遥感平台提取与分析农情信息的可行性,为农用无人机精准施药与农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仅包含红光、蓝光和绿光的超低空可见光农田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张氏校正法获取相机的畸变矩阵,并校正图像;然后提取与分析图像的可见光植被指数;最后通过分析超低空可见光农田图像中植被与非植被的光谱特性,对可见光超低空遥感图像进行植被信息提取。【结果】获得的农田植被提取图像很好地区分了植被与非植被。【结论】基于可见光的超低空遥感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应用具有可行性,可为构造低成本的可见光低空遥感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以改良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对象,以罗非鱼料为基础日粮对照,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为试验处理,进行了100 d的养殖试验.并就螺旋藻对改良鲫的生长性能和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处理组鱼平均每天内禀增质量率提高20.15%,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亚麻酸和棕榈酸质量分数、氨基酸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由此认为,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螺旋藻对促进改良鲫生长和改善肌肉营养成分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