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17篇
  免费   10620篇
  国内免费   14649篇
林业   11798篇
农学   9287篇
基础科学   8119篇
  16754篇
综合类   80754篇
农作物   11660篇
水产渔业   6772篇
畜牧兽医   25857篇
园艺   12566篇
植物保护   7619篇
  2024年   937篇
  2023年   3158篇
  2022年   7572篇
  2021年   7514篇
  2020年   6877篇
  2019年   6260篇
  2018年   4906篇
  2017年   7814篇
  2016年   5199篇
  2015年   7945篇
  2014年   8404篇
  2013年   10145篇
  2012年   14044篇
  2011年   14694篇
  2010年   14016篇
  2009年   12518篇
  2008年   12134篇
  2007年   11237篇
  2006年   9451篇
  2005年   7360篇
  2004年   4484篇
  2003年   2944篇
  2002年   3196篇
  2001年   2928篇
  2000年   2602篇
  1999年   1047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3篇
  1956年   50篇
  1955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李才华 《蔬菜》2019,(7):81-83
为了提高北乡马蹄的产量和质量,使北乡马蹄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当地的农户创造更高的收益,通过了解当地的情况,阐述了北乡马蹄的基本特征及种植现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总结出北乡马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球选择、育秧、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禾谷镰刀菌引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渐加重,对小麦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品种抗性鉴定与开发、病害防控与流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施磷对苜蓿光合产物在根茎叶的分配及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磷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光合产物分配与苜蓿抗蓟马能力的关系,本试验以紫花苜感虫品种‘甘农3号’和抗虫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以北方苜蓿蓟马类优势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loti)为研究对象,设0mg(P_2O_5)·kg~(-1)(土)、27mg(P_2O_5)·kg~(-1)(土)、54mg(P_2O_5)·kg~(-1)(土)、81mg(P_2O_5)·kg~(-1)(土)和108mg(P_2O_5)·kg~(-1)(土)5个磷水平,分别记为P0、P1、P2、P3和P4,在苜蓿6叶期,按3头·株~(-1)接入牛角花齿蓟马,分别于苜蓿持续受害7 d、14 d和21 d时,评价苜蓿的受害指数,测量单株叶、茎、根生物量和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苜蓿的受害指数降低,总体以P3水平下最低;受害7 d时,两个苜蓿品种受害指数均下降但不显著;受害14 d和21 d时受害指数下降显著(P0.05)。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在蓟马为害前期(7d)和中期(14d)苜蓿受害较轻时,生物量向叶中分配较多;在受到持续较重的为害后(21d),苜蓿的生物量更多向根系分配,相应分配到叶部的生物量有所下降,茎秆中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变化不显著。相对于‘甘农3号’,各施磷水平下‘甘农9号’分配到叶中的生物量更多。施磷后苜蓿根、茎和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根、茎和叶中的淀粉含量总体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在受害14 d和21 d时,‘甘农9号’的叶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明显高于‘甘农3号’。总之,施磷可有效增强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虫害压力适中时,施磷促进了苜蓿地上部分的补偿生长,虫害压力较大时,施磷保证根系的生长以维持其生存。随着受害时间的持续,苜蓿存贮型碳水化合物淀粉的含量趋向减少,根、茎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使较多的资源用于苜蓿光合器官和贮藏器官的构建。P3水平[81 mg(P_2O_5)·kg~(-1)(土)]为本试验中苜蓿最佳施磷水平。  相似文献   
994.
该试验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乙醇为溶剂合成氨基二氧化硅。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改性前后SiO 2进行表征,研究其对铬离子及染料直接桃红B12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25℃恒温振荡20 min,改性SiO 2吸附重金属离子Cr^3+效果明显,当其用量为0.04 g时,吸附率达99.01%,而相同条件下未改性SiO 2对Cr^3+吸附率只有25.13%;将其用于染料直接桃红B12的吸附,改性后SiO 2吸附率达91.97%,相同条件下未改性SiO 2的吸附率仅为34.23%。  相似文献   
995.
玉米籽粒发育早期,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分裂与增大活跃,为后续贮藏物质的合成形成充足库容。为阐明籽粒早期发育的蛋白合成、积累与调控过程,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61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第5、第10天取果穗中部籽粒,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其蛋白差异表达特性。玉米籽粒早期发育阶段总计鉴定及定量2639种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多种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其中代谢过程和分子过程是最主要的2个生物过程;催化活性和绑定功能是最主要的2个分子功能,这些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对籽粒早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7种蛋白在籽粒发育早期显著差异表达,其功能涉及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转运、次生物质代谢、淀粉合成、转录、油脂代谢、信号转导、氨基酸代谢等。其中,表达差异较大的是与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以及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表达模式聚类结果显示这些不同功能类别的蛋白协同表达,共同调控玉米籽粒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卵叶青藓可能具有的化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卵叶青藓配子体水提取液为处理液,以玉米种子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梯度卵叶青藓水提液对受试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卵叶青藓可能具有的化感潜能.结果表明:卵叶青藓配子体水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有较大影响,且总体趋势表现为提取液浓度愈高,对其种子萌发率影响愈大,处理组玉米种子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卵叶青藓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在对苗高与根长的抑制方面.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高,玉米幼苗根长逐渐变短,在80 mg/mL处理下达到最短,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对玉米幼苗根部发育状况有较强的影响,即随着水提液浓度的提高,生根数目逐步减少,直至浓度为80 mg/mL时达到最少.实验中,玉米幼苗鲜重及干重均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尤其是幼苗于重,在提取液浓度达到40 mg/mL时达到最小.随卵叶青藓提取液浓度不断增高,玉米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步下降,均在80 mg/mL时达到最低,而叶绿素b在5 mg/mL时反而略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时达到最低.上述结果表明,卵叶青藓具有一定的化感潜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LFS诱导烟草叶片愈伤组织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浓度;[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LFS配制成诱导培养基,以烟草幼叶切片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1)LFS 0.05~2.00 mg/L皆表现出诱导烟草叶片愈伤组织的生物活性;2)最适浓度为1.50 mg/L,1o d出愈率48%,20 d达100%.愈伤组织的褐化与板结程度轻微,每瓶平均鲜重产量为8.3g,而ck组只有1.7 g;[结论]LFS作为单一诱导剂添加于MS可以快速、优质、高效地获得烟草叶片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98.
山东省胶莱盆地的高岗部位存在大量的风尘堆积物,对其年代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对胶莱盆地的潍坊前埠下风尘堆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并与其以北16.9km的昌邑县徐林庄剖面的年代进行了对比,初步建立了胶莱盆地风尘堆积的光释光年代序列,研究表明该区风尘堆积主要是晚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堆积物.  相似文献   
999.
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遗传稳定的植物永久分离群体或新品种需要多年时间,成为限制作物遗传研究及育种的瓶颈.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加速植物世代的进程,尤其是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与幼胚培养结合法的研究和应用,使植物短时间内建成遗传稳定的群体或品系成为可能.应进一步开展该技术规范化、工厂化实施的应用研究,提高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同时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提高我国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化工液体的微小压强测量中所存在的测量复杂、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测量流体微小压强变化的装置。该测量装置通过前端受力装置来承受液体压强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位移,并转换成霍尔电动势,经放大调理电路,最后接电压表显示相应的电压值。根据输出电压与液体压强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相应深度的压强大小。在实验中,电压表精确到1mV,最小可测量到0.792Pa的压强变化,其测量精度较高。该装置体积小、通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