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4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1525篇
林业   1901篇
农学   1415篇
基础科学   767篇
  1593篇
综合类   9434篇
农作物   1434篇
水产渔业   796篇
畜牧兽医   2898篇
园艺   1419篇
植物保护   79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728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733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901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1207篇
  2012年   1634篇
  2011年   1704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519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364篇
  2006年   1105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施肥和灌溉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蔬菜品质的内涵及施肥、灌溉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适量增加施肥量通常可改善蔬菜商品品质,并可提高蔬菜产品中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营养物质指标的含量,但过量施肥则常导致总糖、可溶性糖、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降低,并可导致卫生品质及风味品质的降低。合理灌溉可以有效提高蔬菜各种品质指标,但对于许多果菜类而言,适当控制浇水量则有利于营养品质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施肥与灌溉对蔬菜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受土壤基础肥力、肥料种类及其配比、蔬菜种类、产品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
野生朱红硫磺菌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营养试验、菌丝体培养和出菇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出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6~25℃,气温低于16℃,子实体色泽为淡橙色,16℃以上,子实体呈鲜橙红色;培养料适宜营养C/N为20-26/1;朱红硫磺菌菌丝体适宜酸碱度范围为pH3.0~8.0,最适酸碱度为pH4.0—6.5;朱红硫磺菌的产量与光照条件无关,但光照强度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和色泽;朱红硫磺菌栽培原料广泛,凡栽培木腐菌的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朱红硫磺菌。  相似文献   
53.
用Ca2+-ATPase抑制剂钒酸钠(SO)和曙红(EB)浸泡处理转红期草莓果实(cv.Darselect)后表明,2者能提高果实呼吸速率,迅速促进外层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含量,髓部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和可溶性糖的变化较慢,而对果实的失重率影响不大。因此,Ca2+-ATPase抑制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套袋梨园应侧重于对枝干、叶部病虫害及人袋害虫的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低药害的农药种类,同时要避免用药种类单一,以防病虫产生抗药性。在防治方法上,应坚持“综合防治”,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要注意保护天敌,选用对天敌无害的生物农药,在天敌发生高峰期不用药。强化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注意“三个结合”,即杀菌剂和杀虫剂相结合,防病虫药剂与叶面施肥相结合,药剂与助剂(多功能植物增效剂、展着剂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55.
荷兰豆系采收嫩荚的食用荚豌豆,风味独特,色泽鲜绿,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我地从1992年开始引进试种,现已形成近2万亩的生产规模.经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已掌握一套行之有效适宜淮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6.
彩色甜椒花药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硝酸银、ATP钠盐、NAA、KT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材料为彩色甜椒品种7160的花药。结果表明,硝酸银是影响彩色甜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最主要因素,在其浓度为1.0mg/L时胚状体诱导率最高;ATP钠盐为次主要因素,在其浓度为100.0mg/L时效果最好。KT比NAA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大;KT浓度1.0或1.5mg/L时较好。  相似文献   
57.
八珍汤对乳牛产后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d至产前第1d灌喂组、产前第15d至产后第15d灌喂组、产后第1d至第30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d和第15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d和第30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d和第30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d开始到产后第15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8.
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苏南丘陵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从保护播种入手,在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黑麦、小黑麦四种作物共五个品种中寻找适宜的伴生作物.通过对产量、株高、杂草率等多个指标测定分析,筛选出中新830小黑麦、赣选一号黑麦草适于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同时获得两个苜蓿存活率最高的处理:苜蓿(15kg/hm^2)+中新830小黑麦(150kg/hm^2)撒播及苜蓿(18 kg/hm^2)+中新830小黑麦(250kg/hm^2)30cm条播.试验还表明撒播方式下,苜蓿播量与其竞争力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59.
早熟大果鲜食枣品种‘七月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月鲜’是从合阳县农家品种中选出的早熟优良品种,比中熟品种‘梨枣’早熟20d以上;果大,整齐,平均单果质量29.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9%,可食率97.8%,味甜,肉质细,极宜鲜食,不易裂果,早果性强,抗缩果病,节间短,树体矮小,适宜矮化密植和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60.
AIM: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1-typed cytokine IFN-γ and Th2-typed cytokine IL-4 on T lymphocytes that infiltrate in nasal polyps for searching the pathogenesis of nasal polyps. METHODS:Nasal polyps tissue samples and peripheral blood were obtained from 21 patients. Normal human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and peripheral blood were obtained as well. Flow cytometr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and IL-4 of T lymphocytes. RESULTS: Th cytokines were rarely detected in inferior turbinate from normal human. Nasal polyps tissue consisted of abundant T lymphocytes.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FN-γ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human (P<0.05). The expression of IL-4 increased but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decreased in nasal polyp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from the same patient (P<0.05). CONCLUSION:There were generous of T lymphocytes infiltrating in nasal polyps. There was abnormal immune status in the local nasal mucosa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 predomination of Th cytokine secretion changed compar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from the same patients, which resulted in the change of microenvironment of nasal mucosa and possibly clos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asal poly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