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双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16S rRNA序列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分别能扩增出822 bp和294 bp的DNA片段,并据此建立了快速准确鉴别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临床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对临床病料进行鉴别诊断.对161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23.75%,猪链球菌的检出率为43.48%,二者混合感染率为9.94%.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结合PCR检测,生化鉴定,对广东地区2007年9月~2008年9月37个患病猪场送检的372份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达24.00%,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场阳性率达40.54%,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广东地区已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3.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生素新药研发的重要热点领域,在氨基噻唑的C5位引入甲基为重要技术方案之一。在原有合成路线基础上,通过反应机理深度分析,以3-氧戊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高效合成了C5位引入甲基的氨基噻唑侧链酸,为候选药物目标化合物DPI-2016的临床前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在温室栽培草莓时碧护的应用技术,如使用时期,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等,以规范碧护的应用和促进草莓健壮生长及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犬瘟热病毒(CD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CDV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LAMP引物,内引物FIP、BIP和外引物F3、B3。以CDVN基因重组质粒(pMD-CDV-N)为模板,经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品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于61℃水浴60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出量为70个拷贝,比RT-PCR灵敏10倍。该检测方法仅对CDV产生阳性扩增,而对狂犬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Ⅱ型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用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本方法简便,特异,有利于CD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1高接换优通过嫁接改换优良品种.性能稳定,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1)优良品种的选择。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很多.有中林系列、辽核系列、香玲、鲁光、元丰、清香、丰辉、冀丰、晋龙、8518、新选二号、新疆薄壳、云南泡核桃等等,应选择能适应本地气候和立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做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KRG血清分型及基因分型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保存的2007~2008年广东地区发病猪群中分离的48株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进行了分析.用琼脂扩散进行血清分型,结果表明48株临床分离菌株鉴定出7个血清型,其中以5型为主,占总菌株的23.68%.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48株不同来源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基因型呈现多态性分布;分析得到31个基因型PHYLIP-3.68软件对31个基因型的电泳图谱进行基因分型及遗传关系的分析,结果得到8个群,其中B为优势群,占总菌株数的66.67%.表明广东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型和血清型十分丰富,ERIC-PCR技术可成为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LT-Ⅱe编码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构建的突变菌株(O139/SLT-Ⅱ e/07)口服免疫断奶仔猪后,检测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的定植情况,仔猪血清及粪便中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了免疫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仍能在实验1组(微胶囊口服免疫)和2组(直接口服免疫)的仔猪粪便中检出突变菌株;从免疫后第7 d、14 d和21 d开始,在实验1组血清样品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F18ab菌毛蛋白和O139抗原的IgG抗体(P/N>2);从免疫后第7 d、14 d开始,在粪便中可分别检测到抗SLT-Ⅱ eA蛋白、SLT-Ⅱ eB蛋白、O139抗原、F18ab菌毛蛋白的slgA抗体(P/N>2);免疫仔猪血清中的INF-γ的含量升高;实验2组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和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比实验1组低;该突变菌株对仔猪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可作为仔猪水肿病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清远麻鸡生殖突起特征及其雏鸡雌雄鉴别的若干问题何丽丽李宝樾(广东省广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雏鸡雌雄鉴别培训中心广州竹料510545)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由于集约化生产的需要,雏鸡雌雄鉴别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据有关资料记...  相似文献   
20.
何丽丽  车小娟  吴涛 《现代种业》2010,(4):42-42,41
7—9月份是猕猴桃园管理的关键时期,是树体营养积累、果实膨大、花芽分化的重要阶段,在中后期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