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55篇
  38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囊状紫檀为砧木(直径0.6~0.7cm)嫁接檀香紫檀和大果紫檀,其成活率分别是96.67%和85.56%,嫁接芽在36d内生长分别达到19.5cm和25.9cm;以印度紫檀为砧木(直径0.3~0.4cm)嫁接两者的成活率分别是83.33%和57.78%,嫁接芽在36d内长分别达到19.8cm和16.0cm。综合评价,选择直径0.6~0.7cm的囊状紫檀作为檀香紫檀和大果紫檀的嫁接砧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也有利于嫁接芽生长。  相似文献   
22.
23.
我国实行的高校教育模式是通才型,比较注重通识知识的学习,然而,占通识课程学习比重较大的是政治理论课,缺乏涉及人文、艺术与社会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学习人文、艺术与社会内容的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也培养学生对社会、人文及自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以后自身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课程设置,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4.
25.
介绍了一种大功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大功率充电机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纤维饲粮对福建黄兔表观消化率、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及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福建黄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4组分别饲喂由添加比例为25%的苜蓿草粉、甜菜渣、燕麦草、大麦糠为纤维饲料原料配制而成的饲粮。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第54天以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屠宰后测定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二者比值,盲肠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不溶性纤维(IDF)、可溶性纤维(SDF)的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与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不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的消化率最高,与苜蓿草粉组差异显著(P<0.05)。②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大麦糠组(P<0.01),但显著低于燕麦草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5),其中甜菜渣组隐窝深度最低。甜菜渣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③苜蓿草粉与甜菜渣组盲肠3种纤维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大麦糠和燕麦草组(P<0.01),其中甜菜渣组的3种酶活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所述,对比4种纤维饲粮,在饲粮配方中添加25%的甜菜渣能提高肉兔的表观消化率与盲肠纤维消化酶活性,并能改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茎秆层松散度和谷粒动能对谷粒分离的影响,得出了茎秆层具有一定的松散度是谷粒分离的先决条件。随茎秆层松散度和谷粒速度的增大,分离效果增强,分离时间缩短。根据使茎秆层具有较大的松散度和谷粒具有较大的动能,设计了一种新的分离装置。实验表明,这种分离装置较键式逐稿器的分离性能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海南中部丘陵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海南中部丘陵区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省枫木实验林场广泛分布的3种人工林(马占相思林、桉树林、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下植物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分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通过RDA排序揭示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3种人工林林下植被茂盛,桉树林林下植物种数(68种)最多,其次是马占相思林(60种),橡胶林(58种)最少。各人工林灌木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桉树林和橡胶林(P<0.05,下同);Simpson指数以马占相思林最高,且显著大于橡胶林,桉树林与其他2种林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林分间无显著差异;桉树林与橡胶林间的草本层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30.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