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氟环·咯·甲苯在田间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目前该农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在中国获得了登记,但是对小麦光腥黑穗病的防治尚未报道。因此,本实验将用五种不同浓度的氟环·咯·甲苯拌种小麦后检测其萌发率及发病率。从而筛选出拌种剂量为5%的最优防治途径,另外,该试验还表明过度使用该农药拌种会抑制小麦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2.
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是用来分析动态转录组的重要工具。RNA-seq生成的数据不仅可以量化基因表达,还有助于发现新的转录本、识别选择性剪接基因和检测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RNA-seq的技术步骤及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其在植物病原菌及植物与真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93.
黄淮麦区34个小麦主栽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组成,选用来自国内外的15个条锈菌菌株和21个以Avocet*S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对我国黄淮麦区34个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基因推导,并结合系谱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Yr3、Yr4、Yr8、Yr9、Yr17、Yr26、Yr27、Yr30、YrA、YrSp、YrSk分别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形式存在于19个小麦品种中,Yr9比例最高,占29.4%,‘泰农18’等9份品种仅含一个抗条锈病基因,‘山农483’等10份品种含多个已知或未知基因,其余品种含有未知基因。该结果将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2018年以来, 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节和生态调控等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国内外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病害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聚焦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主责主业, 强化农作物病害防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植保力量。  相似文献   
95.
全国冬小麦秋苗均可遭受来自西北和西南越夏区条锈菌的侵染与危害, 条锈菌在寄主上进一步繁殖和发展, 引起本地或者外地小麦条锈病流行。不同麦区秋苗条锈病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其菌源传播规律各不相同, 年度间亦存在差异。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率、病菌越冬和越夏情况、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的有无与多少、提供时间及其影响范围与作用, 结合地理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小麦种植区划与栽培模式等, 将中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区域划分为8个明显不同的生态区系, 即关中、华北春季流行区; 成都平原、江汉流域冬季繁殖区; 西北、川西北越夏易变区; 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 新疆冬春麦常发区; 西藏高原青稞、小麦常发区; 南方晚播冬麦偶发区; 内蒙古、东北春麦偶发区。通过病害实地调查、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高空气流轨迹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区间菌源传播关系。陇南、陇中、陇东、宁南、海东、陕西宝鸡以及川西北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离越夏区较近, 冬小麦播种较早, 秋苗条锈病发生早、发病重, 秋季随西北气流传播到平原冬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冬麦区侵染危害秋播麦苗, 其菌源数量对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秋季菌源基地, 面积约67万hm2; 成都平原、江汉流域、陕南、豫南、云贵坝区等麦区, 离条锈菌越夏区相对较远, 小麦播种期也较晚, 秋苗发病较晚较轻, 但冬季气候温和, 雨露条件充沛, 条锈菌在冬季可以不断侵染和繁殖, 在早春可积累大量菌源, 然后向北部和西部广大麦区扩散传播, 引起小麦条锈菌春季侵染, 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春季菌源基地, 面积约200万hm2。云贵高原越夏冬繁区可为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麦区提供部分菌源, 荆州等鄂东南地区是云贵菌源向长江下游麦区传播的中转站。云南与甘肃之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 推测云南可能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起源中心。西南和西北秋季菌源对长江流域麦区的相对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