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丝核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丝核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丝核菌的分类概况、菌丝融合群在丝核菌分类中的应用、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丝核菌分类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2.
栗疫病菌不同毒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毒力、含或不含dsRNA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后代,可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菌落类型,菌落白色的单孢菌株,可继续分化出白色和桔黄色两种类型的后代,桔黄色的单孢菌株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分化。不含dsRNA的菌株,未见培养性状发生分化。对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第2代两种类型的单孢菌株进行了毒力测定和dsRNA检测,桔黄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水平达到或接近强毒力菌株的水平,不含dsRNA;而白色的单孢菌株的毒力很弱,且都含有dsRNA。对不同毒力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孵育12h后,即有部分菌株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强毒力菌株孢子的萌发最早,含dsRNA的弱毒力菌株的孢子萌发较迟;孵育24h后,各菌株孢子的萌发率均达到90%以上,差异已不太明显,但芽管的分枝程度有较大差异,强毒力菌株的芽管(菌丝)大量分枝,初步形成菌丝丛,而弱毒力菌株,不论是否含有dsRNA,芽管的分枝程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63.
从国内采集了毒麦种子进行毒麦内生真菌Gloeotiniatemulenta的分离培养,没有能够成功分离到毒麦内生真菌的菌株,苯胺蓝染色镜检观察毒麦种子内的内生真菌带菌率为0~65.4%。直接从毒麦种子中挑取内生真菌菌丝,用基因释放剂(genereleaser,BioVenture)处理后扩增测序获得了毒麦内生真菌的ITS序列(DQ235697),经过相似性比对和分析,所得序列和GenBank中的内生真菌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00%,排除了毒麦种子表面真菌和毒麦种子序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十年的病原菌接种试验,从国内外数百份水稻种质中,筛选出了抗病水平不同的5个代表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作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鉴别品种。从江苏、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福建等省采集、分离的水稻纹枯病菌中,初步筛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30个菌株,于温室苗期接种上述5个品种,确定了不同致病力的5个代表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将选出的品种和菌株在江苏扬州和浙江富阳进行大田成株期抗性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株的致病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属于5个和3个不同的显著性级别,均可暂时作为鉴定材料使用。据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可供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检测和寄主抗病性鉴定的鉴别体系。本文还讨论了建立水稻纹枯病鉴别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5.
为了维持细胞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动态平衡,真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复杂的机制来调控胞内物质的代谢和循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自噬。自噬在真核生物体内是高度保守的,其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囊泡,将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运输到液泡中进行降解。在过去20多年里,人们对真菌细胞自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自噬相关蛋白的分析,逐渐揭示了自噬过程中的一些分子及调控机制。在对丝状真菌自噬基因功能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自噬在丝状真菌营养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结构形成以及致病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真菌细胞自噬的分子及调控机制以及自噬基因在丝状真菌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菜心品种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生产上的主要菜心品种和一些育种材料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及田间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有对菜心炭疽病免疫和高抗的品种,但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早熟菜心品种的抗病性较强,中熟品种次之,迟熟品种软弱,与田间自然发病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7.
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立枯丝核菌的快速,简便技术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从植物病组织中分离立枯丝核菌的快速、简便技术周而勋杨媚(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ARAPIDANDSIMPLETECHNIQUEFORTHEISOLATIONOFRhizoctoniasolaniFROMDISEASEDPLA...  相似文献   
68.
离体筛选的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体筛选的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突变型)和未经筛选的原品种(原始型)的愈伤组织经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粗毒素处理后24 h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型的PAL、POD和PPO比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原始型;8 h时,PAL、POD、PPO比活性和木质素含量(D280 nm)在突变型和原始型中分别为5.493 1,0.022 0、24.896 6、2.924 2 U.mg-1.m in-1和2.716 5、0.009 9、18.838 7、1.732 1;上述3种酶活性在突变型中出现波峰的时间一般在8 h,早于原始型的12 h或更迟.由此说明离体筛选的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相似文献   
69.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后香蕉体内总酚及阿魏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的和对照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香蕉本身就是一类多酚植物,香蕉体内酚类物质含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的缘故.然而,接种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的香蕉体内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例如,接种WG5菌株28d后粉蕉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546和74.8μg/mL,而对照的相应品种在同一时间的总酚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84和68.6μg/mL,表明罹病香蕉体内高水平的酚类物质含量与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教材编写、实验硬件建设、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以及分组教学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以检测技术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实验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了该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