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1种子执法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和发展,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规范了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2.
天麻不同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天麻基地的3个天麻不同种质,同一生长期花茎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相似性系数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天麻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不同,且各具有特征谱带,其中卵果天麻、绿秆天麻、红秆天麻的酶谱条带数分别为7条、8条和9条.从POD酶谱上分析,卵果天麻最原始,红秆天麻分化程度较大,是3种种质中最为进化的一种.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天麻不同种质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各个种质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阐述了通过不同肥料不同时期不同追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缓效肥可使玉米产量提高以及穗粒数、千粒重协调,比常规对照增产0.37%-5.20%,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从经济效益看,控释缓效肥比常规对照效益增加明显,利润增加11.65—59.59.%/666.7m^2,玉米专用肥比常规对照效益减少明显,利润减少7.95—15.48元/666.7m^2。  相似文献   
104.
草地螟2008年越冬虫源分布特点和2009年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2008年我国东北、华北草地螟越冬虫茧分布范围广、虫茧密度大和虫茧冬前存活率高等特点,断定今年草地螟越冬虫量为1996年第3暴发周期以来最高的年份,已具备2009年1代草地螟大发生的虫源基数;结合气候情况判断.2009年草地螟1代幼虫华北和黑龙江大部有大发生趋势.由此提出及时做好草地螟动态系统监测和预报及1代草地螟防控准备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研究回流法提取落新妇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岩白菜素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溶剂(A)、提取时间(B)、料液比(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落新妇中岩白菜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落新妇中岩白菜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1D2,即4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最佳参数组合下,岩白菜素得率为2.41%。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雪莲果块根中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块根中绿原酸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同时考察HPLC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取溶剂采用φ=50%甲醇、溶剂量50倍、提取时间40min为最佳条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表明,用乙腈(φ=0.1%)磷酸水溶液V(乙腈)∶V(磷酸)=15∶85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nm的色谱条件可靠。用此方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储藏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绿原酸含量均呈先缓慢下降后加剧减少的变化趋势。建议以绿原酸为利用目标的应选用短期储存,即以低温储藏85d以内为佳。  相似文献   
107.
杨凌地区黄精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量与黄精一年生根茎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黄精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对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其中磷肥为负效应,氮、钾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当目标产量为3 500~4 500 kg/hm2时,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89.74~136.18 kg/hm2,P2O5121.39~157.16kg/hm2,K2O 61.06~92.63 kg/hm2。在多糖含量8%~9.5%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103.91~153.65 kg/hm2,P2O569.5~124.27 kg/hm2,K2O 68.16~95.36 kg/hm2。黄精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化施肥量为:N103.91~136.18 kg/hm2,P2O5121.39~124.27 kg/hm2,K2O 68.16~92.63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89~0.91∶0.5~0.68。  相似文献   
108.
党康  梁宗锁  张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41-2443
选用3种不同的黄精属植物黄精、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研究其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Pn)最高,黄精其次,滇黄精最低。黄精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供试种。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差异不显著,黄精的PSⅡ潜在活性(Fv/F0)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具有较高的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值,但其非光化学淬灭(NPQ)值低于多花黄精,说明在人工种植条件下,黄精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滇黄精的ΦPSⅡ、ETR、NPQ和qP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  相似文献   
109.
以猪苓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及袋料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线法测量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用观察计数法对猪苓菌核形成数量、大小、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最佳条件为25℃、24h黑暗培养、料水比1∶1.4(kg·L~(-1));最适合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0.4%、蔗糖0.5%、KH_2PO_40.1%;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猪苓种苓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