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178篇
  102篇
综合类   1388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294篇
畜牧兽医   1047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 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 t hm-2、114.9 t 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和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 kg hm-2、91 kg hm-2和997 kg hm-2,2006—2007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 kg hm-2、56 kg hm-2和402 kg 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玉米果穗剥皮辊型及其主要参数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用实验法在室内专用试验台架上对玉米果穗剥皮辊型及其主要运动与结构参数进行多指标正交试验,以求进一步摸清各参数对剥皮性能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规律,寻求较优参数组合,为研究设计米果穗剥皮机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光合细菌在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微生物中一类可利用太阳能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物类群,广泛存在于自然水域的厌氧层上部,能利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光合细菌在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平 《长江蔬菜》2009,(10):31-32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微生物中一类可利用太阳能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物类群,广泛存在于自然水域的厌氧层上部,能利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细菌在种植上是通过诱导作物本身的防卫系统和对作物叶面、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节,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明显抑制农作物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能明显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园艺性状及作物品质;增强果蔬耐腐烂性,延长保存期;能有效降解农作物及土壤中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05.
2007年11月和2008年5月,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开展了2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出现的游泳生物种类有69种.其中鱼类44种,虾类7种,蟹类14种,头足类3种,口足类1种;渔获量的优势种为远海梭子蟹和尼罗罗非鱼,渔获尾数优势种则以硬头鲻和远海梭子蟹为主.湖内刺网平均单位面积渔获量1.0069g/m2·h,单位面积渔获尾数0.0192ind/m2·h.排水口年平均资源指数为1043.317g/网·h,资源密度为148.883ind/网·h.现存资源量为729.752kg,现存资源尾数为10.4168×104尾.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的游泳生物种类比2001年出现的60种和1992年的43种,分别增加15%和60.46%.表明筼筜湖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技术工艺包括克隆的扩增培养、采苗及幼苗培育3部分。从生产应用的角度总结并探讨了海带克隆育苗工艺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明确花瓣的伸展机制,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ostii)为研究对象,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及高斯多峰拟合,分析蕾期、初开期和盛开期花瓣的波谱特征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差异性。主要结果如下:随着花朵开放花瓣伸展,777、1 105、1 155、1 243、1 447、1 651、1 740、2 853和2 926 cm~(-1)处的振动峰振动依次增强,表明磷脂质、核酸、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物质随花瓣的伸展逐渐增强;且蕾期1 030 cm~(-1)处的振动峰在花开后移至1 060 cm~(-1),表明蕾期花瓣细胞壁多糖以甘露聚糖为主,花朵开放后则以阿拉伯糖为主。蛋白质中甲基基团含量(A2 951 cm~(-1)/A 2 858 cm~(-1))出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初开期比蕾期减少7.97%,盛开期减少13.38%;糖蛋白的变化(A 1 083 cm~(-1)/A 1 547 cm~(-1))也呈现下降趋势,推测‘凤丹白’牡丹是通过蛋白质糖基化作用调控花瓣的伸展过程。对氨基Ⅰ区域(1 600~1 700 cm~(-1))高斯多峰拟合数据显示,各阶段花瓣中均含有果胶相连的β–折叠、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及环与转角;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卷曲所占比例在花瓣伸展过程中呈现增长趋势,表明蕾期花瓣通过降低α–螺旋应对缺水造成的生理胁迫,并可以利用ATP合成花瓣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花瓣通过形成更多功能域较多的蛋白质,有效调控花瓣伸展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8.
依据FAO56作物需水量指南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试验站小麦套种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未覆膜玉米、小麦套种油料向日葵3种套种模式下的综合单、双值作物系数。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下的作物在全生育期内均可迎来2次综合需水高峰;共生阶段的作物系数,单值方法高于双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而单一作物独立生长阶段,双值方法高于单值方法的计算结果;无论单值计算还是双值计算的套种作物田间综合ET,当单一作物处于独立生长期时差别不大,而2种作物共同生育阶段的差别较大;将3种作物在套种模式下的生育阶段划分的更加详细并分别命名,为套种模式下作物蒸散量提供更准确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养分及有机质组成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泛平原壤质潮土不同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施栽培条件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田,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数量,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胡敏酸含量随种植年限有升高趋势;HA/FA与栽培年限显著相关,表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熟化程度随有机肥料的逐年施用而有所提高,但HA/FA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与设施栽培形成的高温高湿条件及施用有机肥料中难分解物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温室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物理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温室外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为驱动变量,以温室结构、温室覆盖材料、温室内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为参数的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并利用上海Venlo型温室的三季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Venlo型温室内夏季和冬季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模型对该地区夏干季节(2001年8月,三伏天)、夏湿季节(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梅雨季节)和冬季(2002年1月27日~2月5日)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89,0.75,0.52;1.1℃,4.4%,0.040 g·m-2·s-1;0.80,0.84,0.77;1.5℃,4.4%,0.018 g·m-2·s-1;0.84,0.59,0.73;1.6℃,6.0%,0.012 g·m-2·s-1。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