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电极法的土壤硝态氮检测中,共存氯离子、温度变化、土壤水分是影响检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消除干扰因素影响,进行测量模型的研究,基于电极检测原理与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建模的理论分析,并研究考虑土壤水分影响后湿土直测的校正方法;开展建模集溶液检测实验,探讨各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建模集64个观测值分别建立25℃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基础模型)、2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硝酸根与氯离子浓度同时测量)和5~30℃的多元温度校正模型(温度变化较大时硝酸根与氯离子浓度同时测量);开展验证集溶液检测实验,验证并比较3种模型的可适用性;并开展不同含水率的湿土直测实验,验证湿土直测校正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氯离子共存的条件下,2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最佳(硝酸根离子与氯离子浓度的测量误差分别在-8.37%和-12.03%内),满足多组分现场速测的精度要求;用湿土直测校正公式代替繁琐费时的土壤前处理,可有效减小土壤水分引起的误差。因此,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湿土直测校正公式进行电极法土壤硝态氮的检测,可减小干扰因素影响、有效提高现场检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科学准确地划分现有民猪保种群体的亲缘关系及家系结构,试验采用猪的"中芯一号"育种芯片检测了70头民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使用MEGAX(V10.0)和R软件进行公畜样本及全部样本的聚类分析,使用Plink(V1.90)和R软件等进行近交系数的计算及因果突变分析,并统计分析影响猪的肉质性状、生长和体型性状、繁殖性状和抗病性性状等11个基因的基因型。结果表明:民猪保种群内的20头公猪可划分为5个血统,49头母猪可分别划入这5个血统,但有1头个体与这5个血统均不存在亲缘关系,而被归为"其他"。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0.11,属于中度近交。在因果突变分析中,该群体内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还未得到净化;采食量、抗仔猪腹泻和料肉比的优势等位基因占比较高,但影响多肋骨数和多胸椎数的优势等位基因占比非常低,还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说明未来该民猪保种群体要尽量避免近交,考虑引入新的公猪血统,尽快剔除携带有劣势基因型的个体,提升种群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3.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年生枇杷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胁迫下水杨酸(SA)处理后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SA能增强枇杷幼果的抗寒性,其中以70mg/L SA处理枇杷幼果的效果最好;SA处理枇杷幼果,能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CSH)和类胡萝卜素(Car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4.
在研究分析渡河村生态宜居建设主体及其现状与基层治理困境基础上,引入“多中心治理+PPP 公私合营模 式”以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强调政府角色的转变与多元化,最终重构乡村建设主体的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105.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表面疏水性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较高;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界面蛋白质分子在解折叠后暴露出更多的疏水性基团,其溶解性降低,在水油界面处易形成稳定的蛋白膜,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泥鳅染色体损伤监测改性炭K对造纸污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来监测污水的对其染色体的诱变。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在染毒处理48 h后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增加。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其中体积分数为原污水7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就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体积分数为原污水10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达到最大值。表明造纸厂污水具有一定的诱变活性。加入2.5 g.L-1的改性炭K对污水进行处理48 h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只有处理浓度为100%的泥鳅微核率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处理浓度均未达到差异水平;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浓度为80%的未达到差异水平,而90%和100%的泥鳅核异常率变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改性炭K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但量还需要增加。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还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制约着现代养殖行业的发展.解决养殖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利用粪污资源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污染现象,同时也可减少资源浪费.本文结合国家的各项政策及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特点,提出几条实际性的利用方...  相似文献   
108.
为全面了解毕节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查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推动毕节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文献研究对比等方式,聚焦毕节市生猪产业,结合当前生猪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详细研究。毕节市要从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基层畜牧队伍、继续打造生猪品牌、完善政策扶持、紧盯疫病防控等方面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太湖河岸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缓冲带在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不同植物组成(‘南林95’杨Populus × euramericana‘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  结果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达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  结论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