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我省鄂西北山区段木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数量不断扩大,主要栽培品种有香菇、木耳、银耳、猴头等,杂菌易在这些菇木、耳木上发生,给菇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 段木上的杂菌发生特点影响段木栽培的杂菌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线,由于菇场在山地、林地、荫棚下,...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综述了湖北工程学院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载体的农科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结合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从依托重点平台拓展实践教学层次、依托服务项目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共建优势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农科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取得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73.
银杏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银杏由原先单一的零星栽培发展为集约化大面积规模栽培 ,特别是我省银杏集中的随州、安陆、孝昌和大悟等鄂北产区 ,银杏叶枯病发生严重 ,给果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 ,1999年我们同孝感市科协承担了“银杏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课题 ,现将两年来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区设在随州市洛阳镇和毗邻的安陆市三里镇和王义贞镇 ,位于鄂中北部大洪山区东麓 ,海拔2 0 0~ 2 5 0m ,年平均气温 15℃ ,有银杏资源 5 0余万株 ,占全省银杏产量 6 0 %。近年来银杏叶枯病发生为害 ,被害株率达 85 %以上。…  相似文献   
74.
苹果桑天牛和星天牛的发生及防治李国元秦仲麒(湖北孝感师专林特系432100)(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天牛是苹果园内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管理粗放的果园受害最重。成虫啃食嫩枝皮层,造成许多孔洞,幼虫蛀食虫道,使果树生长衰弱,叶色变黄,严重时枝干枯死。由...  相似文献   
75.
桃蚊螟在我省鄂北地区的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506月中害桃,李等,7月中旬转移到板栗树上为害。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和52%磷化铝15g/m^3熏蒸栗蓬,其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寻找对核桃细菌性疫病及其他细菌有潜在防治作用的天然植物产物.[方法]用滤纸片扩散法,对15种植物的3种溶剂浸提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室内平板筛选.[结果]除了广玉兰和香蒲之外,其他13种植物叶片浸提物对供试的5个菌株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七叶树叶水浸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XHE8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31.3±3.9) mm,与对照直径之比达5.0以上.接骨草对5个菌株中的4个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麦冬和吉祥草对其中的3个菌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它们与对照直径之比都大于1.5.七叶树叶浸提物对细菌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潜力.[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有效成分及抑菌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总结了湖北省旱直播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采用拌种、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能大大减轻恶苗病的发生,为湖北省旱直播水稻的恶苗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
以实地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变频调速技术对微喷灌均匀度的影响及其应用于微喷灌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变频调速技术对微喷灌均匀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不同的工作情况,变频调速技术可将微喷灌均匀度由水泵工频运行时的79.5%、70%、63%提高到水泵变频运行后的82%,提高百分比分别为3.1%、17.1%与30.2%;依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不同,其节能效果为25.9%~41.7%。  相似文献   
79.
栗仁褐变腐烂发生原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板栗贮藏中分离得到5种主要致腐病原菌:轮枝菌属(Verticill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组丝核菌属(Phacodium)、青霉菌属(Penicillum)、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对主要致腐病原菌Verticil-lum、Rhizoctonia、Phacodium的研究表明,低温偏酸条件对3种菌的抑制作用强,对降低板栗贮藏期的栗实腐烂率相对比较有效。药剂贮藏试验表明,以带栗苞用0.1%甲基托布津沙藏和0.1%甲基托布津加2.4-D药液浸栗苞贮藏的效果较好,其防腐效果分别为92.69%和89.01%。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