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4篇
  32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高湿稻谷逐步升温干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高湿稻谷,对薄层谷粒的水分迁移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发现降速干燥过程具有明显的二段性。通过测定深层干燥中气流状态的变化过程,由热质衡算得出深层干燥特性曲线,研究了高湿稻谷深层干燥中的热质运动规律,结合稻谷爆腰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合理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03.
扎龙的春天     
中国小兴安岭南麓的部分水源,经过漫长的500公里的跋涉,形成了一条宽阔的乌裕尔河。浩浩荡荡奔流在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  相似文献   
104.
编者按:“南有卧龙,北有扎龙”。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保存下来面积最大又相对完整的芦苇沼泽湿地,作为丹顶鹤的重要繁殖地以及水禽迁徙途中停歇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扎龙湿地的境况却不容乐观,湿地水源人为控制,湿地开垦和大型工程使湿地生境碎裂,围湖养...  相似文献   
105.
设计开发了一套干燥中心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双向通讯.干燥单元的物理信号,经传感器、A/D转换、单片机实时处理后,在向显示器输出的同时,被送到中央服务器,接受专家系统处理.由专家系统给出的干燥单元调控参数,返送回单片机,由单片机实时控制干燥设备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6.
搅拌混合干燥是指把适量的湿谷堆积在一定量的干谷上,利用悬垂在干燥仓内的螺旋搅拌器上下翻动谷物来实现干湿谷混合;在干湿谷相互接触交换水分的同时向干燥仓内通入小量的常温或加热空气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在国外,正在利用这一干燥方式改造传统的大型干燥贮藏设施和贮藏干燥设施并建起了多种新型的大型谷物干燥处理设施。本文介绍在日本寺泉谷物干燥中心对这一干燥方式的实地实验考察结果,以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干燥中心、开发大型农产品干燥设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是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专业陆续开设的一门新课,以适应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此,介绍了设置安排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进一步完善该课程。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在日本国寺泉干燥中心测得的干湿谷混合干燥试验结果,分析混合干燥设施的能量消耗、干燥效率、物料品质等项技术指标。获得了混合干燥新技术开发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9.
对鞘翅目害虫高毒力Bt基因cry3Aa7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内分离的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高毒力的Bt菌株中克隆了 3.0kbcry3Aa基因大片段 ,完成了该片段的亚克隆和全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 1932bps,编码的蛋白质由 6 4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 73.1ku ,等电点为 pH5 .16 5 ,为弱酸性蛋白。该蛋白中Ser、Leu、Thr含量最高 ,分别为 8.2 2 %、8.0 7%和 7.76 %。通过穿梭载体将该基因导入Bt无晶体突变株中 ,获得工程菌Biot2 0 5。cry3Aa7基因在其中能正常表达 ,并形成扁方形晶体。工程菌Biot2 0 5对榆蓝叶甲 (Pyrrhaltaaenescens)校正死亡率为 86 .2 1%。该基因序列已在EMBL、GenBank中登记 ,并被国际Bt δ 内毒素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3Aa7。  相似文献   
110.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sisvirus,AcMNPV)能够增强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ntomopoxvirus,PsEPV)的侵染力。将两种病毒的混合悬液滴于50mg的饲料上,接入3龄末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当每头幼虫接入1.0×10~4 OBs的AcMNPV和1.0×10~7 OBs的PsEPV的混合液时,幼虫的死亡率为95.00%,而单独用1.0×10~7 OBs·虫~(-1)AcMNPV处理时,则幼虫不感染;单独用1.0×10~7 OBs·头~(-1)PsEPV处理时,只获得46.33%的死亡率。将AcMNPV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分离,进一步测定,单独用1.0×10~6 OBs·虫~(-1) PsEPV侵染3龄末幼虫时,幼虫不被感染,而用同样浓度再混以AcM- NPV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时,则会有41.67%和36.67%的死亡率,说明多角体蛋白或是病毒粒子的包涵体蛋白是产生增效作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