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9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37篇
  42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川西茶区引进的4个黄化品种御金香、黄金芽、金光和黄魁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以四川选育川黄1号品种为对照,分析了4个品种春季制作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及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感官品质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个供试绿茶样的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15.72%~57.74%,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分别低14.26%~22.37%和16.44%~23.42%,且酚氨比显著低1.72~2.51;另外,4个茶样均检测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中碳氢化合物类香气物质含量较对照高9.37%~13.24%,含氮化合物类香气物质低1.29%~12.12%。而且,4个供试茶样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具良好的绿茶适制性,但是否适宜在四川茶区推广,还需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2.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应变化规律,为该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重庆市2011—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7%,-0.01%,-1.98%,0.67%,6.77%,-2.54%;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248.89提高至250.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2.73亿元。[结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在这阶段总体处于发展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减少,生态环境轻微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蒲城县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不断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智能网络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而组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5科11种鱼类ITS1特征分析及其在系统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ITS1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鱼类系统演化的适用性,实验选取鲈形目5科11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包括尖吻鲈科、射水鱼科、军曹鱼科、剑鱼科和鲹科。通过克隆和测序等技术共获得了348条ITS1序列,长度范围为442~661 bp;通过对所有序列的长度、变异位点数量、GC含量、核苷酸多样性及单倍型多样性指数等遗传特征比较分析发现,11种鱼类ITS1序列无论是在种内还是在种间,长度和序列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态性。特别是在军曹鱼中,70条克隆的长度范围为648~661 bp,但有一条序列存在55 bp缺失,结合该序列的GC含量,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推断该序列为假基因。以鮣为外类群,基于核糖体ITS1序列构建的邻接树显示在物种种类水平上,不同个体的克隆都按种类聚支,ITS1可以用于该类群物种的区分;在属级水平上,ITS1将11属鱼类完全区分开,能够用于属级水平的区分;在科级水平上,虽然鲹科分为2支的分子结果和形态分类存在差异,但ITS1构建的系统关系与线粒体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相似。研究表明,核糖体ITS1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研究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并且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解析能力不同,这将为鱼类核糖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ITS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是位于核糖体5.8S和28S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序列。为了探讨该片段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进化模式,本研究选取了鲈形目(Perciformes) 5科11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444条ITS2克隆序列,其长度范围为332~515 bp。比较种内不同序列的长度发现,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在种内存在24 bp的差异,剑鱼(Xiphias gladius)在种内存在32 bp的差异,这2种鱼类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余9种鱼类的长度相对比较保守,长度差异小于14 bp。依据11种鱼类的保守位点数、变异位点数、简约信息位点数、单倍型数、保守位点比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等特征分析发现,种内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特别是金带细鲹的ITS2序列存在着Type A、Type B和Type C 3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较大。根据序列的多样性特征推断,金带细鲹和剑鱼的进化方式为非协同进化;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吉打副叶鲹(Alepes djedaba)和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as)的长度和变异位点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视为不严格的协同进化;泰拉鰆鲹(Scomberoides tala)、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射水鱼(Toxotes chata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5种鱼类为协同进化;另外,协同和非协同进化状态与分类系统没有相关性。序列比对发现,大甲鲹种内存在着由协同进化方式演变为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方式的过度序列;在金带细鲹的3个不同个体中,序列间存在着从协同进化、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演变为非协同进化的3种进化方式。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11种鱼类的邻接系统树显示,每种鱼类的克隆都分别按种单独聚为一支,鲹科7属鱼类各属也是单独聚支,表明ITS2不仅可以用在种类的分子鉴定,同时也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鲹科和属级水平的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6.
基于鱼体背部弯曲潜能算法的四种主养鱼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主养淡水鱼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Cyprinus carpio)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鱼种类自动识别方法。首先通过鱼体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待识别鱼体图像,并对其进行灰度化与二值化,得到鱼体轮廓信息;然后采用邻域边界算法对鱼体的轮廓进行提取,根据轮廓曲线建立鱼体背部轮廓数学模型;最后根据轮廓模型,采用鱼体背部弯曲潜能算法对不同种类鱼体样本的背部弯曲潜能值进行计算和聚类统计,得到不同鱼类样本的背部弯曲潜能值分布区间,从而通过比对待识别鱼体背部弯曲潜能值的区间实现对不同鱼类的自动识别。对四种主养鱼类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团头鲂的识别精度可以达到100%,对鲫、鲤和草鱼的识别精度达到96%,基本上能准确实现四种鱼体的分类识别,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山丹县露地直播洋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葱是山丹县主栽露地蔬菜之一。介绍山丹县露地直播洋葱常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对2003年望江县单季稻不同品种遇高温热害结实率比较,分析热害原因,提出预防热害措施.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对基孤子脉冲的绝热压缩情况.主要讨论了负三阶色散对压缩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负三阶色散使基孤子脉冲得到更有效的压缩,且较好地符合绝热条件。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栽培基质对彩色马蹄莲‘黑魔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最适合彩色马蹄莲‘黑魔术’的栽培基质,以园土为对照,将泥炭土、珍珠岩、蛭石和河沙4种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新的基质进行栽培试验,同时测定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和黑魔术的生长特性数据。结果表明,孔隙度65%~80%,pH 5.0~6.7,营养均衡的基质最适合‘黑魔术’的生长。其中栽培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河沙=3︰1︰1︰1的处理D中的‘黑魔术’苗期最短,均值52.7天;蕾期最短,均值10.3天;单球开花数最大,达到2朵;是5个处理中开花率唯一超过50%的处理;花期最长,达到了均值31天;只是在花梗长度上略低于处理C,但也达到了60 cm以上。所采用的4个处理因其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除了处理D表现突出外,其他处理则表现较差,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