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4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车镇南坡有利勘探面积1000km2,各类储集体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规律复杂,层序特征划分较难,沉积相横纵变化大。本文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车镇凹陷南坡沙四段沉积特征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规律,这样可以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正>大通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差异大,灾害气候多,旱、涝、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不断。因降雨量少,太阳日照时间长,致使土地蒸发加剧,土壤失墒严重,每年春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全县每年受旱面积达1.33万hm2,造成经济损失2 000万元左右[1]。平均干土层为10~15cm,旱情严重地区干土层深达20~30cm。在此条件下,必须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以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73.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是栽培草地的重要模式之一,能显著改善土壤,提升系统可持续生产能力。牧草根系是土壤有机质返还的重要来源,但混播草地中牧草根系特性的变化尚不清楚。以箭筈豌豆和燕麦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肥水平和混播比例下其根生物量、根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播比例和施氮肥对草地根生物量和根性状有显著交互作用,混播草地根生物量显著大于单播;与高氮肥处理相比,根生物量在低、中氮肥处理下更高;高氮肥对根长、比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面积在植物生长前期表现为抑制作用,在生长后期随混播中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大,抑制作用减轻。2)混播条件下土壤硝态氮含量大于单播,而土壤铵态氮含量仅在乳熟期时大于单播,且随混播中箭筈豌豆比例增大,矿质氮含量增加;施氮肥对0~30 cm土层中的矿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其含量在施氮肥100 kg·hm-2下最高,不施肥下最小。3)根生物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间显著正相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土壤硝态氮含量间显著负相关。综上,混播中箭筈豌豆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土壤矿质氮,优化混播草地根性状。  相似文献   
74.
干扰素(interferion,IFN)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使机体迅速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功能[1].我国是世界上养鸭数量最多的国家,许多病毒性疾病(如鸭瘟)仍严重危害养鸭业,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鸭广谱抗病毒制剂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鸭IFN-α研究相对较少,对人IFN-α的研究表明[1-2],IFN-α除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有学者[3-4]将其作为佐剂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75.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林套种的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和自然生长的草豆蔻为研究对象,测定草豆蔻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和折干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草豆蔻整株折干率是桉树林套种的1.11倍;草豆蔻的总黄酮含量为10.27~32.13 mg/g,其中桉树林套种的草豆蔻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32.13 mg/g;草豆蔻多糖含量为21.50~37.28 mg/g,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多糖含量是桉树林套种的1.15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酚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总酚含量的2.10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的1.25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的营养器官综合得分和排名均高于自然生长。综上,2种种植模式下草豆蔻营养器官的药用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76.
种子加工设备的出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现场总线控制更是一种趋势。本文将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网络引入到种子处理成套设备的控制中,设计了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的整个控制方案。全套设备以1台工控机为核心,种子处理成套设备的各机种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工控机和下位机采用CAN通信网络和相应软件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监视、报警和智能化控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7.
以广西高峰林场的10、12、18和51 a灰木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Fe、Mn、Cu、Zn、B、Al在不同林龄林分中的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有机质、pH值及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灰木莲人工林的土壤改良效果及养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林龄变化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有效B含量无显著变化,交换性Al含量显著降低。(2)各微量元素有效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Fe、Cu、Mn、Zn、B、Al,除Al(0.57)外,其余元素的有效性指数均大于1,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51、18、10、12 a,整体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3)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土壤有机质、容重、持水量及总孔隙度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有机质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异的解释度最高(55.7%)。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受林龄变化的影响,并且土壤有机质是引起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灰木莲的长期经营提高了土壤微量...  相似文献   
78.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硒香茶香气为高爽型,翠峰茶为清香型,硒香茶干茶的色泽更为深绿,翠峰茶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略高于硒香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硒香茶的氨基酸总量以及10种氨基酸组分(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显著高于翠峰茶(P<0.05),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6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酚酸、黄酮醇(糖)苷和有机酸等13类。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硒香茶与翠峰茶中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含量存在差异。选择VIP>1.2的化合物作为关键性差异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类、酚酸和黄酮醇(糖)苷类。翠峰茶中氨基酸类、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硒香茶,而二聚体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硒香茶。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硒香茶和翠峰茶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绿茶不同干燥工艺导致...  相似文献   
79.
2017年,第2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引入科桐生物食诱剂,在辣椒田示范试验3.3公顷,药后20天,对棉铃虫成虫防效达82.9%。在小麦、番茄、辣椒田分3个阶段调查科桐生物食诱剂对棉铃虫成虫诱虫效果,调查此药剂有效期及棉铃虫成虫发蛾高峰期,确定了药剂的使用方法、用药时期、用药次数,为科桐生物食诱剂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0.
探讨大田条件下,补镁对缺镁葡萄叶片活性氧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4个土施硫酸镁梯度,分别为0、112. 5、150、187. 5 kg/hm~2,副区设3个叶面喷施硫酸镁浓度,分别是0%、0. 2%、0. 4%。结果发现:葡萄缺镁时,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加快,过氧化氢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生物膜受到伤害。通过土施和叶面喷施的方式适量补镁,葡萄叶片活性氧产生速率降低,同时保护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降低,生物膜的受伤程度得到缓解,叶片衰老速率降低,葡萄产量提高,但当施入量过大对生物膜受伤程度的缓解效果降低,葡萄产量降低。土施15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 4%硫酸镁肥时,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低,过氧化氢含量少,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低,葡萄产量高,是该土壤环境下的最佳补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