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利用啶菌嗯唑福美双组合增效结果评价Wadley方法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室通过菌丝速率生长法测得的对啶菌噁唑敏感(EC_(50)平均为0.094 03μg/mL)与抗性灰霉病菌株(EC_(50)平均为2.6641 μg/mL)进行复配组合试验.Wadley方法是评价杀菌剂混剂具有增效作用与否经常采用的方法,对我国杀菌剂复配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其增效系数与不同菌株、不同测定方法、药剂复配组合比例及EC_(50)的相关性,来评价Wadley方法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2.
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及其内吸传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唑胺菌酯(开发代号SYP-4155),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药剂杀菌谱广、安全系数高、内吸性强,对多种病害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是我国"十一五"农药创制的主要候选品种之一.黄瓜白粉病是由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一种潜育期短、流行性强、严重危害黄瓜的病害[1].作者在明确唑胺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良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2],进一步研究了其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方式及其在黄瓜组织中的内吸传导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状况,2007-2009年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的380株晚疫病菌中和以叶盘漂浮法检测的222株晚疫病菌中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别占80%和73.5%;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显示,河北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所占频率从2007年的100%降为2008年的66.4%,2009年又回升至74.2%,而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布频率呈上升趋势.叶盘漂浮法检测的95个菌株中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54.5%,其中河北省40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中间型菌株占优势(62.5%),抗性菌株仅占34.9%,而其他4省55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优势(69.1%).受检测的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中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已占优势,马铃薯晚疫病菌已普遍对甲霜灵及精甲霜灵产生抗性.在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与甲霜灵、精甲霜灵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04.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敏感性及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地区115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10个抗性突变体及其4个亲本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甲霜灵、嘧菌酯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山东青州、寿光和河北定兴、藁城4地辣椒疫霉菌株均对双炔酰菌胺较敏感,且敏感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抗性水平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炔酰菌胺与其它几类药剂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10个抗性突变体继代培养11代后,8个抗性突变体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2个抗性突变体抗药性不仅能够稳定遗传,且EC50值维持在很高水平,分别为1 429.524 μg/mL和6 872.476 μg/mL,因此,双炔酰菌胺的连续使用有利于抗药群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辣椒栽培分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南方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北方以保护地栽培为主。辣椒死棵通常是指病菌侵染辣椒植株导致植株死亡,可分为细菌侵染引起的青枯病;卵菌引起的疫病和猝倒病;真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菌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的反应,采用显微表型观察明确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RNA-seq分析葡萄霜霉菌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的协同表达,并通过qRT-PCR验证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荧光强度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重要代谢成分活性氧和ATP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对葡萄霜霉菌的抑制作用为98.87%,孢子囊明显干瘪,内含物大量释放,与细胞壁明显分离,明显优于单独处理;葡萄霜霉菌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共有1 116个(上调305个,下调811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明显高于单独处理;通过GO、KEGG功能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显著差异变化基因有140个;显著差异变化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与嘧菌酯协同反应主要导致活性氧含量增加,ATP下调,同时阻碍ABC的转运,从而影响RNA的转录水平,破坏蛋白质、氨基酸等的代谢;qRT-PCR验证与RNA-seq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葡萄霜霉菌协同反应后活性氧含量增加以及胞内ATP含量大大降低,显著抑制能量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7.
我国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化学农药被滥用、低效使用或过量施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已高度重视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开始启动农药减量行动,国家2015年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农业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1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现状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对于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和调整蔬菜品种结构意义重大。2014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超过380.0万hm2(5700万亩),北方地区以温室和大棚为主,南方地区以中小棚为  相似文献   
108.
以番茄叶霉病菌为靶标,采用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毒力的影响,并对该混合物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质量比2∶1混配后,对叶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94;在田间试验中,该组合(2∶1)在240~300g a.i.·hm~(-2)的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1.96%~89.09%,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 120g a.i.·hm~(-2)相比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这2种药剂的混用能够发挥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增强杀菌活性,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获取禾谷镰孢菌的抗戊唑醇菌株,探索了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抗药性机制.抗药菌株经转接培养17代后筛选遗传稳定性抗性菌株,利用渗透压法和电导率法测定抗药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生理性差异.所获得的9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最大值为186.03,最小值为34.26.其中,有5个抗性菌株能保持较高的抗性水平.在含...  相似文献   
110.
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 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菌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菌唑、啶酰菌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