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85篇
  146篇
综合类   686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76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低成本纤维素酶的生产是酶法转化纤维质生物量为酒精的关键。尽管已有很多有关纤维素酶的研究报告,但底物的预处理对固态发酵过程中pH值和产酶的影响很少见诸于报道。作者研究了在固态发酵过程中,里氏木霉在未处理和经挤压处理的麦糟培养基上pH值的变化。经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压的麦糟,其纤维的结晶度变化较小。单螺杆挤压撕开了纤维结构,而双螺杆破坏并摧毁了纤维细胞的细胞壁,同时麦糟的颗粒也变得很小。两种经挤压处理的麦糟均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并提高了产酶。以单螺杆挤压处理的麦糟为培养基时,最高FPA酶活力为182.8IU/g纤维素。  相似文献   
82.
格郎央小黄粉蝶Eurema blanda(Eoisduval).是在格郎央等阔叶树种上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幼虫取食叶片,特别是取食刚长出的嫩叶、嫩芽,造成枝梢枯萎,在害虫大发生时将叶子全部吃光(见图1),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死亡。因此开展对格郎央小黄粉蝶的研究,有效地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对发展阔叶树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两年来研究和观察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3.
建立公路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是为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为公路的交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公路应急指挥系统中存在数据支持不足、直观性不强和信息通道不畅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应急指挥系统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方案,为公路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支持。资源数据库主要由5个辅助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其应用功能模块所构成,它保证了应急救援所需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实时性和调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利用小幅交流电对干旱条件下的五个桑树品种进行了阻抗值变化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向海一号、梓椤两个桑树品种最耐旱;阻抗法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学双语教学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的全新教学研究探索。该文介绍了生态学双语教学对象的 选择和教材的选用;重点探讨了生态学双语教学的两种施教方法:参与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对生态学双 语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继续实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利用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来解决农业问题,让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农业遗传育种服务,实现常规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的紧密结合,加速作物精准育种进程,近年颇受学术界关注。现梳理了一些分子生物学专用名词概念,概述了目前在正向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利用极端表型材料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BSA-Seq方法(MutMap法、MutMap+法、MutMap-Gap法、QTL-seq法)快速定位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基因,为快速定位和克隆候选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微生物菌肥作为绿色肥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等提供重要保障。综述了微生物菌肥的种类和作用机理,重点分析介绍了微生物菌肥应用的生态效应,表明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改善土壤环境,保持土壤健康,提高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指出微生物菌肥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目的]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GC-MS快速筛查花生中44种农药残留.[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经MgSO4、PSA和C18净化后,通过GC-MS检测.[结果]44种农药在0.01~1.00μ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方法的定量限(LOQ)均可达0.01 mg/kg,通过实际样品加标回收试验,44种农药在0.01 mg/kg的加标回收率为87.8%~124.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2.3%.[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花生中农药残留的筛查检测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绵羊示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系,为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与分化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绵羊ROSA26的基因组序列,利用在线工具ZiFiT Targeter Version 4.2设计合成3对引物,利用点突变法,以px330质粒为模板分别进行PCR,DpnⅠ去除质粒DNA后,PCR产物自身环化,酶切测序鉴定,构建以绵羊Rosa26为靶标基因的sgRNA/Cas9载体,构建的质粒含Cas9和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 表达盒,由U6启动子驱动表达。将上述载体分别利用脂质体转染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UMSCs),提取其基因组PCR后进行T7E1酶切,琼脂糖电泳分析条带灰度以检测载体编辑活性。根据sgRNA序列在绵羊ROSA26靶位点的上下游设计并合成左、右同源臂扩增引物,提取绵羊全基因组为模板分别进行PCR扩增得到左右同源臂,回收纯化后分别与pMD19-Simple连接,酶切测序鉴定获得左、右同源臂重组质粒。根据PCR引入的酶切位点,将左同源臂质粒和Donor表达载体DC-DON-SH02 ROSA26进行酶切连接,鉴定获得左臂重组打靶载体,使用相同方法将右同源臂质粒连接到左臂打靶载体上,鉴定获得Donor打靶载体,载体携带嘌呤霉素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在生长良好的sUMSCs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观察细胞存活时间,确定最佳抗性筛选浓度和时间。利用脂质体共转sgRNA/Cas9载体和Donor载体到绵羊间充质干细胞,在其ROSA26位点切割DNA双链,在DNA断裂处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引入报告基因,转染48 h后进行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筛选结束后更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并提取阳性细胞基因组,针对ROSA26位点设计上下游两对引物对其进行PCR检测其整合情况。【结果】(1)针对绵羊Rosa26位点设计3对PCR引物,利用点突变法将sgRNA 克隆至px330的BbsⅠ酶切位点上,成功构建sgRNA/Cas9载体px330-sgRNA1/2/3,将其分别转染sUMSCs,T7E1酶切结果表明px330-sgRNA2/3出现脱靶现象,未在靶位点发生编辑,px330-sgRNA1的编辑效率最高,约为20%;(2)基于sgRNA1,PCR法获得打靶载体的左、右同源臂,经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先后连接到载体DC-DON-SH02 ROSA26上,经酶切和PCR鉴定,成功获得绵羊ROSA26位点的重组载体sROSA26-HA;(3)筛选得到sUMSCs最佳抗性浓度时间,利用Lipofectamine2000共转染sgRNA/Cas9载体和Donor重组载体到sUMSCs,1.5 μg·mL-1嘌呤霉素筛选15d至对照组细胞全部死亡,获得的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且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克隆的基因组PCR均检测到特异条带,表明sUMSCs的ROSA26位点发生同源重组,GFP基因被成功敲入到基因组中并能正常表达,该细胞可以用于动物疾病模型中追踪sUMSCs的去向和分化方向的研究。【结论】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sUMSCs内实现外源GFP基因的定点敲入,获得绵羊示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系,为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的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张承启  王晓妍  陈莉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59-2768
【目的】Abp1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各种真核生物肌动蛋白骨架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生长发育、对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融合PCR和酵母空隙修复技术分别构建FgAbp1基因敲除打靶片段和融合荧光蛋白载体,再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获取基因缺失突变体ΔFgAbp1和荧光标记菌株。观察比较野生型PH-1、突变体ΔFgAbp1和回补体ΔFgAbp1-C的菌丝生长、有性生殖以及无性繁殖,并测定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对杀菌剂氰烯菌酯的敏感性。通过融合绿色荧光蛋白,明确FgAbp1在菌丝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FgAbp1对细胞中液泡/囊泡形态的影响。在非产毒环境和诱导产毒条件下,通过双荧光共定位分析FgAbp1在禾谷镰孢毒素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禾谷镰孢中,FgAbp1主要呈颗粒状定位于近细胞膜处。在MM培养基中,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15%,但在营养丰富的CM中ΔFgAbp1的生长速率却减慢了38%。突变体ΔFgAbp1在无性繁殖以及有性生殖过程中相较野生型没有明显缺陷。然而在0.5 μg·mL-1氰烯菌酯的作用下,ΔFgAbp1的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并且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此外,敲除基因FgAbp1导致细胞中液泡不能正常形成且囊泡增多。在非产毒条件下,FgAbp1与DON毒素合成关键酶Tri1共定位于囊泡中;在诱导产毒条件下,FgAbp1与Tri1则共定位于毒素体中。此外,敲除基因FgAbp1会导致毒素体不能正常形成。【结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禾谷镰孢营养生长、发育、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