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常规内部解剖方法,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卵巢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交配囊、附腺、黏腺、外生殖片等;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1对储精管、1对输精管、射精管及1对附腺、弯管和阳基等;不同发育时期小黑瓢虫卵巢管数量均为8根;根据外部形态特点以及卵黄沉积的情况,将小黑瓢虫的卵巢发育分为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中期、生长发育后期、成熟产卵前期、成熟产卵期等6个阶段.  相似文献   
22.
记述了中国簇毛蚜小蜂属及一新记录种——安簇毛蚜小蜂(Proaphelinoides anomalus Hayat).描述了安簇毛蚜小蜂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其重要鉴别特征的照片以及中国簇毛蚜小蜂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3.
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观察,研究了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交配、产卵的行为及规律,并探讨了交配次数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虫的交配前期为5.0±0.5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5.8±0.4d;小黑瓢虫交配活动的主导者是雄虫,雄虫性成熟后可进行交配;性成熟的成虫可全天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8.6min,6:00-8:00为高峰时刻;雌虫交配后可全天产卵,白天产卵量高于夜间,每雌可产卵353~413粒,产卵期63~120d;交配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小黑瓢虫的产卵量,但雌虫的寿命会下降;交配多次的后代繁殖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24.
柑橘木虱寄生性天敌调查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既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虫,又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虫媒,对我国柑橘产业存在潜在威胁。进一步调查柑橘木虱的寄生性天敌资源,明确其种类和鉴别特征,对筛选优势天敌种类并开展生物防治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结果有柑橘木虱初寄生蜂2种,分别为亮腹姬小蜂Tamarixia radiate(Waterston)、阿里食虱跳小蜂Diaphorencyrtus aligarhensis(Shafee,Alam et Argarwal);重寄生蜂4种,分别为新种小斑塔姬小蜂Tamarixia micromacula Wang et Huang,sp.n.(姬小蜂科Eulophidae)、沃氏卡棒小蜂Chartocerus walkeri Hayat、黄食虱跳小蜂Psyllaphycus diaphorinae Hayat(中国新记录属、新记录种)、恩蚜小蜂Encarsia sp.♂。记述了寄生性天敌分类鉴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发生概况,描述了新种小斑塔姬小蜂,提供了寄生性天敌的形态特征照片。新种模式标本及其他研究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相似文献   
25.
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的时空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研究了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的种群发生动态和在甘薯寄主上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烟粉虱在福州地区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可发生10代,世代重叠严重,冬季越冬不明显,7-12月为主要发生危害期.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具有垂直分布特性,且分布在叶背的虫量明显多于叶面.  相似文献   
26.
松突圆蚧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的林间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6-9月调查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Viggiani et Ren)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的林间生态位,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中,对寄生松突圆蚧雌蚧的2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引进种)优于友恩蚜小蜂(本地种);而对松突圆蚧的2种本地种天敌,长缨恩蚜小蜂(寄生雄蚧)优于友恩蚜小蜂(寄生雌蚧).  相似文献   
27.
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观察小黑瓢虫捕食烟粉虱的行为,发现小黑瓢虫似乎利用“试错法”来觅食,采取积极搜索式为主,偶见坐等捕食式的捕食策略。瓢虫成虫的捕食行为全过程有6个部分:搜寻、取食、梳理、静息、展翅、排泄;瓢虫幼虫无展翅行为,且梳理和排泄行为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28.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左右两侧悬带分离,不形成中悬带。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花角蚜小蜂产卵器上具毛形感觉器、感觉孔、表皮刺和腔形感觉器。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分为:搜索、寄主定位、寄主试探、穿刺、产卵和梳理等几个步骤。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重寄生产雄性个体。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  相似文献   
29.
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分布形式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虫瘿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的方法,本文还确定了虫瘿最适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量,并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30.
综述了国内外园艺作物丛枝菌根的研究进展情况,影响丛枝菌根形成和发育的生态条件及园艺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讨论了丛枝菌根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意义及潜力,并提出了丛枝菌根实际应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