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田间测试亚洲玉米螟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A、B两种诱芯均用橡胶塞载体,剂量50μg,B诱芯加入不同的辅助成分并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B诱芯每盆平均诱蛾量和单盆1次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6.03头和52.7头,显著高于A诱芯的10.82头和35.9头.B诱芯的诱蛾性显著高于A诱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2.
甘肃省定西市当归“水烂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烂病是甘肃省当归上发生的一种病害.本试验对水烂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比对,发现该病原菌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rnonas fluorescens生物型Ⅱ)的序列相似性达99%,其片段大小为1445 bp,编号为ZB1.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岷归2号’(新繁品种)致病力最强,‘岷归1号’(主栽品种)次之,对‘朝鲜当归’(引进品种)的致病力最弱.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能引起当归水烂病.  相似文献   
73.
利用DA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昭通烟草脉斑病样品,结果表明存在马铃薯Y病毒O株系和马铃薯Y病毒N株系两个不同株系病毒。利用Sprimer和M4引物扩增、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1 771 bp目的片段,该片段包含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3′ UTR序列以及部分Nib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湖南HN 2分离物(GenBank No. GQ200836)和美国NE 11分离物(GenBank No. DQ15718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4.
5种杀虫剂对白眉野草螟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是近年来在山东莱州等地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由于对其生物学习性和防控技术缺少了解,致使当地小麦生产损失严重,对小麦主产区粮食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威胁。本试验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当前5种常用杀虫剂对其幼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和辛硫磷的杀虫活性较高,LC50分别为0.39、1.75和10.75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在施药7 d后的防效均在90%以上,分别为91%和90%,显著高于另外3种药剂,可作为防治白眉野草螟的首选药剂,施药方法建议在小麦返青前期灌根或播种前撒施毒土。  相似文献   
75.
为进一步探究草莓果实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各个酶的作用,明确草莓果实花色苷的代谢机制,以‘阿尔比’草莓(Fragaria×ananassa‘Albion’)为试材,利用RT-PCR从草莓果实中克隆到DFR、ANS和LAR基因的编码序列,对预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与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已有的草莓品种‘Queen Elisa’及‘Korona’(Fragaria×ananassa)所对应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100%.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DFR基因依次在幼果期、白熟期和红熟期出现了3个表达峰值,其中红熟期最大;ANS基因的表达量在白熟期后迅速增加,红熟期达最大值;LAR基因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幼果期,后呈降低趋势.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DFR基因在幼果期和红熟期的表达峰值分别与黄烷-3-醇类和花色苷的合成峰值相一致,ANS及LAR分别与花色苷和黄烷-3-醇类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分析和评价三江源区生物质能资源潜力,是建设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础。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对三江源区的养殖业生产和牧区居民生活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物质能源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仅2011年,江河源区产生的牲畜粪便总量为5 819.31万t,人的粪便总量为135.92万t,合计5 955.23万t,如果进行沼气化利用,可产生沼气11.23~18.84亿m3,相当于7.97~13.38亿kg的标准煤,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点和灾后恢复重建点发展能源型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于2007~2009年在江苏省丹阳市,以江淮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冬小麦代表性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两个氮肥水平,研究该区冬小麦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冬小麦生物学产量随年代变迁呈现递减趋势,低氮水平下1980年之前品种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980年之后的品种.冬小麦籽粒产量呈现递增趋势,高氮水平下1980年之前品种的籽粒产量明显低于1980年之后的品种.1980年之前品种的生产力对氮肥的响应不明显,而1980年之后品种的生产力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明显提高.1980~1990s品种与2000s品种之间的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低氮水平下,不同年代品种间的茎叶氮含量、籽粒氮含量、地上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积累量和氮偏生产力无明显变化趋势;高氮水平下,上述各氮指标均随年代变迁而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植株氮积累总量和氮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980~1990s品种的各氮指标与2000 s品种的相应指标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冬小麦品种的演变过程是遗传改良与氮肥施用增加的互促过程,现代品种在高氮水平下呈现出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78.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79.
沙漠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记载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1775)主要在北非发生,对当地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发生时,可向西亚等地继续扩散为害。2020年初沙漠蝗在巴基斯坦、印度大量发生,肆虐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其具有迁飞性,周边多个国家面临重大入侵风险。因本次沙漠蝗发生规模与破坏程度堪比1985年非洲蝗灾,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本文介绍了沙漠蝗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概述了沙漠蝗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0.
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