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8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6篇
  32篇
综合类   362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8-50支凉山半细毛羊不同年龄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48-50支凉山半细毛羊母羊的最佳繁殖年龄,对1.5~6.5岁之间不同年龄阶段48-50支凉山半细毛羊的基础母羊配怀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双羔率等繁殖性能进行测定,比较分析其繁殖力.结果表明,4.5岁的母羊配怀率92.68%,产羔率126.83%,羔羊成活率91.67%,双羔率34.15%,均高于其它年龄组.表明4.5岁的母羊繁殖力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正> 珍禽种类繁多,因其肉质滑嫩可口,肉香味美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备受人们的青睐。近10多年来,珍禽养殖发展非常迅速,但各种珍禽的肉质及营养价值有没有差异?有怎样的差异?在各类珍禽养殖的书籍中有许多关于各类珍禽肉、蛋的化学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介绍,也有部分有关珍禽肉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不想养的鱼,然而.对于六间来说.我绝不会碰到这个问题.这种气质非凡的鱼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我从没去过坦干伊克湖.也不是一个鱼类学家。所以,我的讨论只是从一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以及借鉴了其他人经验的水族爱好者的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FACTS综合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FACTS控制器 (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又称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它是美国电力专家N*G*Hingorani于1986年提出的新技术,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的有关科技领导机构已注意到FACTS技术的开拓研究,国家攀登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电力公司重点科研计划都列入了FACTS内容,有关的一些规划、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都已开始研究开发工作,如改进计算程序和实验室设备,建立或补充控制模型;清华大学和河南省电力局已合作研制±20Mvar的statcon装置;电科院等单位和东北电管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电力部联合资助下,合作研究在伊敏电厂500 kV出线上安装TCSC以便取消经过大森林的工程浩大的第三条输电线的建设工作。 按我国学者何大愚(1)把FACTS分为三类:直接作用于输电的控制器,安装于发电厂兼作用于输电的控制器,安装于配用电网兼作用于输电的控制器。其中有源滤波器(APF_Active Power Filter)和综合潮流控制器(UPFC_United Power Flow Controller)是其中两个最有前途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7.
绵羊片形吸虫病和线虫病病情程度的检测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用廖党金改进的方法对绵羊片形吸虫病和线虫病病情程度的同时诊断及防治,随机抽样试验场56只绵羊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和计数,结果56只绵羊全部感染寄生虫病,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片形吸虫、鞭虫、细颈线虫、肺线虫及消化道其它线虫;有48只绵羊感染片形吸虫病,感染率85.7%,56只绵羊均感染线虫病,感染率100%。将该56只绵羊分组,42只绵羊治疗和14只绵羊对照,即A组试验10只(未成年羊),对照4只;B组试验13只(2~2.5岁),对照5只;C组试验19只(3岁以上),对照5只。用复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42只绵羊的片形吸虫虫卵转阴,转阴率100%;对照14只绵羊的片形吸虫虫卵均未转阴;治疗绵羊中41只线虫虫卵转阴,即转阴率97.6%,对照14只绵羊的线虫虫卵均未转阴。表明用廖党金方法可以同时对绵羊的片形吸虫病和线虫病病情程度作诊断,该复合药物对绵羊片形吸虫病和线虫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蚜虫中具有多种共生菌,使用常规PCR对它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蚜虫中常见的3种共生菌。本研究针对沃尔巴克氏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和蚜虫U型共生菌,分别选择以wsp基因、yaeT基因和gltA基因作为靶标,进行了多重PCR引物的设计和扩增体系的优化。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在检测3种蚜虫常见共生菌时,具有较高的扩增特异性、准确性和直观性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共生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4拷贝/μL,远低于共生菌在蚜虫1龄若虫总DNA中的浓度(108拷贝/μL),可以完全满足蚜虫共生菌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某电厂一故障发电机出口电压互感器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绝缘电阻、直流电阻、电压比及空载特性等一系列电气试验,逐步诊断出该电压互感器于一次线圈存在较为严重的匝间短路故障,并通过逐层切割的方式对该电压互感器进行解体,以分析和了解该电压互感器的故障成因和故障后的内部状态。  相似文献   
10.
β-甘露聚糖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降解胚乳细胞壁的关键酶,明确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可为揭示杂草种子的休眠萌发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以外来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建立了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凝胶扩散法。利用凝胶扩散法对不同贮存时间及贮存条件下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贮存3年以上的种子中该酶的活性为0.03 nmol/(min·mg),显著低于贮存3年以下的种子中的酶活性0.15 nmol/(min·mg),而湿润冷藏的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为0.12 nmol/(min·mg),显著高于干燥冷藏的种子的酶活性0.02 nmol/(min·mg)。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凝胶扩散法综合了传统方法的优势,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种子样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