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分枝期水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在内蒙古磴口县圣牧高科经济园区内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个水分胁迫处理:W1(55%θf~70%θf)、W2(70%θf~85%θf)、W3(85%θf~100%θf),并设置4个盐分胁迫处理:S0(<1.0 g/kg)、S1(1.5 g/kg)、S2(3.0g/kg)、S3(4.5 g/kg),在苜蓿初花期测量各处理的地上部分、根系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植株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探究水盐胁迫对紫花苜蓿水分消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单一水分和盐分胁迫相比,水盐胁迫导致苜蓿耗水量和地上生物量进一步降低。在低水处理下,添加适宜的盐分(≤3 g/kg)可提高苜蓿自身的脯氨酸量、Na+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干旱对苜蓿的氧化损害,促进苜蓿生长。其中,S2W1处理下的茎叶脯氨酸量、Na+量及POD...  相似文献   
22.
膜下滴灌小麦-西兰花复种水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2018年9月连续2 a进行田间试验,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开展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复种西兰花生长状况、水肥利用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畦灌处理分别平均提高12.6%和39.10%,但随灌水量增加,作物增产效应下降、耗水量增长率出现回落,膜下滴灌条件下,高水处理(3 225 m3·hm-2)小麦获得最大产量,平均为5 468.57 kg·hm-2,但与中水处理(2 700 m3·hm-2)无显著差异(P>0.05);西兰花中水处理(1 920 m3·hm-2)增产效应最大,较传统畦灌产量平均提高15.65%,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40.03%和15.65%;膜下滴灌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库,增加土壤肥力,较传统畦灌土壤中N肥消耗平均减小25.52%;当膜下滴灌定额为4 620 m3·hm-2时,小麦-西兰花净产值较传统畦灌处理平均增收8513.77元·hm-2,产投比较传统畦灌处理平均提高15.30%。  相似文献   
2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对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效应下向日葵叶水势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化地区油料向日葵叶水势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气象因素外。还包括土壤盐分、土壤水分和施肥量。叶水势与大气水势、叶温呈线性关系。土壤基质势越高,叶水势越高;土壤基质势越低叶水势也越低。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盐的胁迫,施肥量的增加使叶水势降低。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内蒙古岱海流域农牧业交错区禾本植被过滤带截流减沙效果对入流强度和泥沙含量的响应。在内蒙古中部农牧业交错区的巨宝庄镇试验区设置不同来水流量(0.77,0.9,1.08,1.26 L/s)和泥沙含量(0.04,0.06,0.08,0.1 g/cm3),共计16个处理,研究不同来水条件下植被过滤带的截流减沙效果。基于VFSMOD模型模拟,并优化该地区植被过滤带参数。结果表明:VFSMOD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冰草、羊草混播植被过滤带泥沙和径流出流量进行模拟。植被过滤带前期对径流拦蓄主要依靠入渗,入流强度增加缩短了径流出流时间,0.77 L/s入流强度水流经过过滤带后出流时间分别为0.9,1.08,1.26 L/s入流强度下出流时间的1.3,1.6,1.6倍。0.77,0.9 L/s入流强度下泥沙出流量趋于稳定,而1.08,1.26 L/s入流强度下泥沙出流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入流泥沙含量和入流强度对出流泥沙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5.
含盐土壤水肥耦合对向日葵生理生态因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沙濠渠试验站进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土壤含水率、施氮肥量、土壤EC值为因子,对向日葵生理生态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含盐土壤EC值0.1~0.45 mS/cm时.幼苗出土在播种后5~7 d;EC值为0.45~0.8 mS/cm时,幼苗出土在播种后8~12 d;盐渍化土壤水肥...  相似文献   
26.
近37 a 新疆福海县ET0 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作物腾发量(ET0)在区域水循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中有着关键的作用,选取福海县1975-2011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及气象站经纬度,海拔等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及逐日气象数据计算逐日ET0,对逐日ET0按月进行累加,计算出逐月及逐年ET0,进而对多年ET0的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福海县多年ET0进行时空分析.采用Mann-Kendall (M-K)检验对ET0进行趋势性分析.利用偏相关系数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多年来福海县的各气候因子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与ET0变化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湿润指数确定ET0变化对当地干湿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7 a来,福海县ET0在1993年达到最低,在此之前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逐年减少,而1993年之后ET0产生了逐年增加的趋势;福海县ET0具有循环交替趋势,全县年平均ET0由南向北递减,并与当地地势有着一定的联系;对于福海县来说风速及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当地ET0变化的主要因素;福海县属于干旱地区,当地干旱程度主要受降水量影响,ET0对干旱程度只起到微调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盐分胁迫下水、肥对向日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盐分胁迫下水肥耦合效应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向日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田间试验,采用312-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含盐土壤上最佳处理为氮225kg/hm2,磷150kg/hm2,水104.7mm;中度含盐土壤上最佳处理为氮225kg/hm2,磷150kg/hm2,水154.9mm。盐...  相似文献   
28.
微润灌溉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润灌溉在盐渍化灌区大田作物适用性,以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开展微润灌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润管埋深为20cm更能促进向日葵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生育期向日葵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微润管埋深为20cm各处理优于埋深为10cm的各处理。微润灌溉各处理较对照产量分别提高了69.4%、50.6%、36.7%、35.8%、57.7%、37.3%、26.2%、10.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73.6%、79.9%、68.2%、60.4%、61.4%、64%、55.3%、30.9%%。  相似文献   
29.
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条件下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田间试验,研究了井渠双灌条件下河套灌区小麦和向日葵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Jensen模型最能较好地表达研究区小麦、向日葵井渠双灌条件下各生育阶段水分的量化关系。小麦和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需灌水4次,灌水量分别为67.5、75、75、67.5mm和75、67.5、67.5、52.5mm。小麦拔节—开花期、向日葵现蕾—开花期适合井灌,灌水量分别为75、67.5mm,相应其他生育阶段均采用渠灌。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