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细菌性谷枯病ITS和gyrB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建立了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和其它植物源性细菌进行双重PCR扩增及灵敏度测试,并对采自不同地区的水稻样本进行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双重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8株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可从含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浓度为102cfu/mL的菌液中检测出该病菌;采用该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水稻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发现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  相似文献   
102.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病毒性肝炎有三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其广泛分布,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3.
进境兰花褐斑病菌的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花褐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attleyae)是兰花上一种很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在检疫监管中,对进境文心兰(Oncidiums spp.)疑似兰花褐斑病症状的植株分离所得细菌进行过敏性坏死反应、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上,利用特异性引物和ITS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认该病害为A. avenae subsp. cattleyae.此为我国首次从进境兰花中截获兰花褐斑病菌.  相似文献   
104.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澄江抚仙湖径流区2009~2019年的烟叶化学成分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该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工业需求符合性。结果表明,上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33%、26.62%、20.76%、2.57%、1.93%、0.29%、9.43、5.86、8.45、0.79和0.77。中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2.55%、29.21%、22.27%、2.14%、2.04%、0.29%、10.26、6.94、12.02、0.85和0.79。下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5.71%、20.31%、1.46%、2.44%、0.37%、10.33、5.40、16.82、0.92和0.81。烟叶化学成分和协调性指标均在清香Ⅰ型优质烟叶要求的范围内,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澄江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5.
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的分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鉴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之前普遍认可的观点为该属仅含有1个种,即密执安棒形杆菌C. michiganensis,种下又分为5个亚种,分别为密执安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诡橘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insidiosus、尼布拉斯加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环腐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花叶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tessellarius。最近几年又有4个新亚种陆续被报道,分别为菜豆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phaseoli、辣椒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psici、加利福尼亚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liforniensis和智利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hilensis。随着全基因组分析和多基因分析技术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之前被广泛认可的4个亚种(诡橘亚种、尼布拉斯加亚种、环腐亚种和花叶亚种)及新亚种辣椒亚种也曾被建议定义为种,即C. insidiosus、C. nebraskensis、C. sepedonicus、C. tessellarius和C. capsici。为便于研究人员了解该属最新的分类研究现状,本文对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的分类历史及最新分类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为该属病原菌的风险评估、检测鉴定等研究提供分类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为评价并筛选出适宜与烤烟轮作的最佳绿肥品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烤烟-冬闲、烤烟-光叶紫花苕、烤烟-肥田萝卜、烤烟-黑麦草,探讨4种轮作模式下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植烟土壤的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轮作显著提升了烟叶均价和产值,其中光叶紫花苕、肥田萝卜和黑麦草轮作处理的烟叶均价分别相对冬闲处理提高15.37%、20.04%和17.72%,产值分别提高23.6%、24.1%和18.3%,光叶紫花苕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轮作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两糖差和非烟碱氮/总氮达到了优质烟叶的水平。综上,种植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均价和产值,并能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多项化学品质达到优质烟叶的标准,是云南烟区值得推广的冬绿肥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7.
为全面分析抚仙湖径流区植烟土壤性状特征,采集径流区154个土壤样品,从不同乡镇、不同地块类型和不同海拔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乡镇进行了聚类分析。抚仙湖径流区植烟土壤酸碱度整体适宜,水解氮含量适中,磷钾丰富,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微量元素硼含量适宜,氯离子含量较低。不同乡镇土壤特征差异显著,青龙镇的磷钾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0、400 mg/kg,与其他乡镇均达显著差异,右所镇水解氮含量和pH较高;从不同田块类型来看,坝区和山区植烟土壤有效磷和水解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坝区植烟土壤的有效磷、水解氮、pH和氯离子含量高于山区,速效钾、pH、有机质、有效硼和氯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从不同海拔来看,海拔1 400~1 600 m的区域有效磷、速效钾和水解氮含量较高,与其他海拔区域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呈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pH、有机质和有效硼在各海拔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有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有效硼呈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抚仙湖径流区植烟土壤各性状指标整体较适宜烟叶种植,但不同乡镇、田块差异较大,个别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烟叶生产上要注重做细施肥方案,做到“一片一方案”以达到获得优质烟...  相似文献   
108.
西甜瓜产业是宁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威胁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评价了噻霉酮、碧生、加瑞农和纳米银等药剂对大田栽培西瓜的瓜类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4种药剂都显著抑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并实现增产,但防治和增产效果与药剂的种类以及施用时间等有关。本研究为宁夏瓜类果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现场筛查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缺失株的方法,以便鉴别我国复杂的ASFV感染情况。通过分析国内ASFV流行态势,选择MGF-505R基因及B646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exo探针,对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利用双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方法检测ASFV MGF-505R及B646L基因,结果显示:检测时间在15 min内,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反应,且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所建立方法对26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推荐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建立的ASFV MGF-505R基因缺失株的荧光RPA检测方法适配可移动式荧光RPA检测仪,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ASFV现场快速临床检测,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分别针对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及水稻白叶枯病菌建立了光RPA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对实际种子样本的检测能力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方法均能够在20 min内特异性检测到目标菌株,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Burkholderia glumae)菌液的检测下限达到了11.4 CFU/反应,DNA检测下限达到了4.83×10-5ng/反应;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菌液的检测下限达到了4.42 CFU/反应,DNA检测下限达到了3.83×10-4ng/反应。两种方法均能够成功应用于带菌种子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