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名来自维拉雷亚尔大学(Vila Re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指出,就葡萄牙板栗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价值而言,葡萄牙将成为欧洲板栗生产大国。目前葡萄牙板栗每年可为种植户带来5000万~6000万欧元的利润,葡萄牙生产的板栗主要用于出口。  相似文献   
72.
以‘资阳’香橙(Citrus junos‘Ziyang’)为试材,分别对Cit ERF9和Cit AP2-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it ERF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35 bp,含有1个外显子,可编码24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Cit AP2-7的开放阅读框为1 080 bp,具有6个外显子,可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大豆、蓖麻、碧桃、苜蓿等植物中的同源蛋白有81%~84%的相似性。实时定量分析表明:Cit ERF9和Cit AP2-7在植株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在根中,Cit ERF9受各种胁迫处理诱导,而Cit AP2-7主要受ABA、Na Cl、脱水等的诱导。在叶中,各种胁迫均对Cit ERF9具有诱导作用,其模式与根中相似,而Cit AP2-7的表达则主要受ABA、ACC、Me JA、SA等激素以及低温和Na Cl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Cit ERF9和Cit AP2-7参与了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3.
蔗糖浓度对生姜试管苗生长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蔗糖浓度的提高,生姜试管苗的株高显著降低,而繁殖系数显著增加,蔗糖浓度超过80 g·L~(-1)时,繁殖系数则显著降低。不同蔗糖浓度处理生姜试管苗叶片及根状茎內源激素IAA、ZR变化较小;而GA则随蔗糖浓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蔗糖浓度在20~50 g·L~(-1)范围内叶片ABA变化不大,而根状茎ABA则迅速降低,蔗糖浓度超过50 g·L~(-1),叶片ABA迅速增加,而根状茎ABA则变化不大。生姜试管苗根状茎形成与叶片及根状茎内源激素ABA/GA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 8和0.996 7。蔗糖浓度80~110 g·L~(-1)时,叶片ABA/GA在1.0~1.4之间,诱导根状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4.
1月29日,黑龙江省首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哈尔滨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哈尔滨市以往在市场单打独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参谋部”。近日,本刊邀请到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张建华副主任、市农业委员会农村经济管理总站王广普站长,独家解读哈尔滨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柑橘皮渣有机肥施用对柑橘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特洛维塔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为试材,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较复合肥处理,柑橘皮渣有机肥可更好地满足甜橙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柑橘果面亮度.一次性株施11.3kg处理,果实的TSS,TA和固酸比均高于复合肥处理,其他柑橘皮渣有机肥处理改善果实品质方面稍弱于复合肥.不同皮渣有机肥施用量使柑橘每666.7 m2产量提高了7.25%~90.68%,最高可达2 482.96kg;经济效益增长了0.15~1.21倍.综合比较,对特洛维塔甜橙株施11.3kg皮渣有机肥量较适宜,可获得较好的柑橘产量和经济效益,若配施一定的复合肥可获得较好的品质,这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6.
锦橙叶片钾含量光谱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快速、无损、准确地获取柑橘叶片营养信息。【方法】以盆栽蓬安100锦橙为试材,通过精确控制施肥处理(K0:0g,K1:30g,K2:75g,K3:90,K4:120gk2O/株/年),利用鲜叶进行光谱检测钾素营养状况分析。【结果】可见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各施钾处理蓬安100锦橙夏梢叶片光谱反射强度呈K3K0K1K2K4趋势。通过对反射光谱、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倒数对数光谱进行多元散射(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校正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与内部交叉验证建立了钾含量预测回归模型,其中反射光谱的二阶微分光谱钾含量定标模型具有最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相关系数最大,r=0.82;预测均方根误差较小,RMSEP=0.0038;偏差(Bias)绝对值最小,Bias=-2.34E-05。【结论】通过锦橙叶片反射光谱二阶微分值与叶片钾含量构建的PLS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蓬安100锦橙夏梢叶片钾含量。进一步分析表明,波段477—515nm、541—588nm、632—669nm、701—718nm和754—794nm是反射光谱二阶微分与蓬安100锦橙叶片钾含量定标模型的特征波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在三峡重庆库区典型代表性柑橘园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晚熟柑橘塔罗科血橙树体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三峡重庆库区晚熟柑橘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7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研究在0(N0)、1(N1)、1.5(N2)、2(N3)、2.5(N4)和3 kg/株(N5)6个施氮水平处理下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与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后,血橙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春梢叶片干物质量在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要远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在N0处理下均为最低,随着氮肥施入,吸收量显著增加,其中叶片的氮吸收量在N2处理达到峰值,磷、钾吸收量在N3处理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枝条的养分吸收量一直在增加,N3—N5处理差异不显著。秋梢叶片和枝条的氮吸收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在N5处理达到最大值,磷和钾吸收量在N0处理时略高于低氮处理(N1、N2),而高氮(N3—N5)处理显著增加。果实氮和钾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果实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果肉中氮和钾含量远高于果皮,而果皮中的磷含量高于果肉。不同施氮处理的果实养分带走量差异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果实氮、磷、钾养分带走量以N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果实养分带走量顺序为钾>氮>磷。随着氮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在N3处理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大,0—20 cm土层内以N2处理硝态氮含量最高,显著高于N5处理;铵态氮含量比较稳定,与施氮量呈正相关;20—40 cm土层内各处理间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40—60 cm土层内高氮处理下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果皮厚度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N3处理纵、横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2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下降;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降低。果实着色在N3处理下相对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正相关,与固酸比呈负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综合考虑,在三峡重庆库区柑橘园中,纯氮推荐用量为0.63—0.86 kg/plant,可保证果园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水平,有利于血橙树体的养分吸收利用,同时果园土壤环境污染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基于盛花期冠层高光谱数据的苹果花量估测技术,为植株花果管理和生产力预测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以5年生M9无性系砧木‘米奇嘎啦’苹果(Malus pumila‘Mitch Gala’)、树形为高纺锤形的植株为试材,在盛花期采集植株冠层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图像,人工统计供试植株花量,比对分析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original reflectance spectra,OS)与Savitzky-Golay平滑法(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正态变量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normal variables,SNV)、标准化(Normalize)、一阶求导(first derivation,lst Der)、二阶求导(second derivation,2nd Der)共5种预处理的高光谱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模型,以及基于载荷系数法(x-loading weight,x-LW)提取的特征波长的PLS模型、人工神经网络(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the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等模型对单株单位面积花量实时估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苹果树单株花量与单株单位面积花量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表明采用冠层单位面积花量替代单株总花量进行树体花量估测可行。单株单位面积花量与植株冠层光谱反射率在紫外-可见光波长(308—700 nm)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近红外波长(750—1 000 nm)相关性不显著。基于全波长,以Normalize预处理光谱建立的PLS模型对单株单位面积花量的预测效果最好,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和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794和0.804,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84、0.062,预测相对误差(RE%)为3.940。基于特征波长的BPNN模型稳定性差,而LS-SVM模型的建模效果较好,Rc2和Rp2分别为0.826和0.804,RMSEC和RMSEP分别为0.077、0.064,RE%为12.160。【结论】基于Normalize预处理的PLS模型对高纺锤形苹果树冠层单位面积花量的预测效果最优,同时,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对提取特征信息进行简化,可为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2022年在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新农业技术试验园,以枸骨和全缘冬青的花粉为试验材料,设置室温(20~23℃)、4℃、-20℃、-80℃4种贮藏温度,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萌发率,探讨适宜的花粉贮藏温度。结果表明,2种冬青的新鲜花粉在室温下存放3 d内均可保持较高的活力;2种冬青花粉在4℃条件下贮藏16 d时萌发率已经低至基本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全缘冬青花粉、枸骨花粉分别在-20℃、-80℃贮藏90 d时萌发率均大于50%。因此,全缘冬青花粉、枸骨花粉长期保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80℃。  相似文献   
80.
以“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S1~S4等4个不同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比例,除不施肥处理(CK)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量与常规单施化肥(FP)一致,分析不同处理对“爱媛28号”各器官组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FP处理,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当年生叶片、枝条、根、花和果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内外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且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增长了6.3%~21.7%.整体上以S2和S3处理对“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综合效果较好,即生物有机肥替代20%~30%的氮肥、 40%~60%的磷肥和30%~45%的钾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