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52.
中药复方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通过制备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特异性IgY及富含特异性IgY的功能性卵黄粉,进行小鼠的攻毒保护试验,探讨功能性卵黄粉对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1)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特异性IgY混合后,菌体出现凝集,且病原菌的运动力明显受抑制;(2)浓度为1.3×109CFU·mL-1的致病性大肠杆菌K88、K99和9...  相似文献   
54.
郭庆 《河南农业》2011,(20):37+39
高职学生在生活、学习期间,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诱发焦虑、冷漠、狭隘、自卑等心理问题,分析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关系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变化规律。[方法]以周麦22为材料,小麦/玉米两熟制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 3个比例。[结果]随全年氮肥施用量及氮肥由玉米向小麦分配率的增加,群体生理指标呈现增加趋势,而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冬小麦与夏玉米全年施氮肥(尿素)600 kg/hm2及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冬小麦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56.
<正>10 kV预付费电能计量装置的原理是基于普通10kV计量装置的原理,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预付费远程停送电等功能。通过对计量装置的设备更新,10 kV预付费电能计量功能和控制功能得以实现,有效提高了电费的收缴能力和用户交纳电费的积极性。1原理介绍(1)该计量装置主要包括组合互感器、终端控制箱、电缆线路。组合互感器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真空断路器组成。终端控制箱由计量电能表、联合接线盒、控制电路、GPRS预付费终端设备组成。终端控制  相似文献   
57.
多年生小麦的培育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育的六倍体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回交的新途径选育多年生小麦.着重对F<,1>~F<,3>杂种后代的不同培育方法、多年生特性各世代的选择要点、高低世代农艺性状的选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侧重点,并对多年生小麦的培育与选择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其中对多年生特性的两重性及聚合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六倍体中间偃麦草的多年生特性,选育超级多年生小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害虫的研究水平。本文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鉴定和研究植物害虫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在植物病原线虫和害螨研究中的应用,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害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60.
为了解决传统曲面拟合方法中所拟合的图形平滑性不高及温度场分析方法较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移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温度曲面,从而实现对大棚温室温度场的分析.并结合mat-lab软件绘制出温度场的三维图像,使所测温度场可视化,将拟合的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的大小及曲面的平滑性.同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为大棚环境的预测、调控和优化提供了客观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