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兴起的以较大压缩比率并且能够以较好的效果恢复原始信号的一种新型理论。本文针对SAMP算法在重构精度相对较差以及运算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SAMP改进算法。该算法首先将稀疏信号进行分块后再重构,其次在重构算法过程中开始对信号稀疏度进行初始估计,然后采取变步长增加稀疏度的方法逐步求出原始信号的最优估计值。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减少运算时间,提高重构精度,增进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用于防控该病。Cap蛋白是PCV3主要的抗原蛋白。为构建高水平表达可溶性PCV3 Cap蛋白的工程菌株,对Cap蛋白NLS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PCV3,经转染、酵母细胞表达以及纯化,最终获得可溶性PCV3 Cap蛋白。随后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获得的PCV Cap蛋白大小约27 kDa;电镜下观察可见均一的病毒样颗粒(VLP),颗粒直径约18 nm。PCV3 Cap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开发Cap蛋白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采用室内人工降丨射模拟试验,研究降雨强度为50 mm/h时不问坡度(5°、15°、25°)和不同土壤(土壤的可交换钠比例ESP值分别为2.4和25)对土壤人渗率和侵蚀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问坡度和不同土壤的径流模数随降雨历时急剧增加,后于平稳,人渗率和侵蚀产沙量随降雨历时急剧减小,趋于某一稳定值;2) 土壤ESP值水平一定时,入渗率和累计人渗量都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侵蚀产沙坩随笤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15° -25°之间存在着侵蚀的临界坡度;3)坡度一定时,径流模数随着 ESP值的增加而增加,稳定人渗率和累计人渗量随卷ESP值的增加而减小;4) 土壤的ESP值水平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随坡度不同而不同,坡度为5°和15°时,同一坡度的侵蚀产沙量随ESP值的加大而减小,当坡度为25°时,核蚀产沙量随ESP值的加大而增大,说明坡度较大时,土壤ESP值的增大更容易引起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34.
2014年在汉中盆地汉江北岸的平川、南部巴山丘陵环境研究了珠芽魔芋在秦巴山区的品种适应性及种芋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珠芽魔芋适宜在平川、丘陵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生长,珠芽魔芋整芋、切块繁育种芋均可,其中珠芽整芋的产量高于切块珠芽魔芋。  相似文献   
35.
以汉中道地产区附子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状况下对其分别施入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三种磷肥,并且每种磷肥设置低、中、高三个施肥水平。收获不同处理的附子后,测量其农艺性状、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多糖含量以及生物碱含量,采用Duncan法、Dunnett法进行差异分析,最后以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施肥处理后,附子的相关农艺性状以低、中水平的钙镁磷肥处理效果好,产量在高水平磷酸二氢钾处理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在低水平磷酸二氢钾处理下含量最多,多糖含量在磷酸二氢钾处理下整体较高。生物碱方面,施用三种磷肥后,与对照相比,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和总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加,总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其中总生物碱和总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以中、低水平钙镁磷肥处理后增加最多,而总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以低、中水平钙镁磷肥处理后减少最少。最后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中、低水平钙镁磷肥处理后效果最好,不施磷肥的空白组排名最差。综合以上,附子施磷肥时,应首选钙镁磷肥,并以中水平的施肥量最好,低水平次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施肥管理过程中长期施用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存在土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酿酒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替代对土壤特性及酿酒葡萄根活力和浆果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6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CK(不施肥)、T1(100%化肥)、T2(100%有机肥)、T3(50%有机肥+50%化肥)、T4(25%有机肥+25%化肥+土壤调理剂)5个处理。【结果】 50%的有机替代较不施肥和100%施化肥处理,在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升高26.17%、14.61%和44.65%、22.81%,在40~60 cm土层,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升高59.23%、25.71%和66.23%、19.07%,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别降低7.12%、4.75%和21.99%、14.92%,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分别升高19.05%、11.94%和25.36%、12.24%,、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升高17.70%、9.94%和35.22%、18.92%。【结论】 施用50%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特性和提升酿酒葡萄浆果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7.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改善玉米的氮素代谢过程,从而实现“减氮增效”,是保障玉米绿色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试验以玉米单交种豫单9953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和不同氮肥水平处理(0、96、132、168、204和240kg/hm2),喷施清水为对照处理(CK),于2019和2020年分别在河北燕郊和北京顺义进行大田试验,研究ECK对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氮素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ECK处理提高了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开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施氮量204和240kg/hm2处理下叶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以及灌浆中后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ECK处理显著提高了施氮量204kg/hm2下玉米植株氮素、籽粒氮素和总氮素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8.9%、8.3%和8.6%。ECK处理下施氮量为204kg/hm2时,夏玉米产量较CK处理显著增加7.5%。ECK处理可有效改善玉米的氮素代谢,促进氮素的吸收、同化和积累,提高产量,从而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38.
以中单909为材料,设置5-氨基乙酰丙酸(5-ALA)和乙烯利(ETH)不同浓度复配组合,于拔节期(V6)进行叶面喷施。研究5-ALA-ETH复配剂对缓解东北春玉米冠层郁闭效应、提高叶片净光合效率(Pn)、增强叶片的光合产物供给能力、保障春玉米稳产增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A2E1(22.5g/hm2 5-ALA+450mL/hm2 ETH)处理能够增强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调控效果最佳,其中V7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CK)显著提高8.9%,V12期叶片RuBP羧化酶(RuBPCase)和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比CK分别显著提高65.2%和87.1%,V8和V12期叶片Pn比CK分别显著提高14.8%和24.5%。同时,该处理提高了叶片蔗糖的合成能力,其中V12期叶片蔗糖合酶(SS)活性比CK显著提高85.0%,V11期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比CK显著提高33.1%,V7、V9和V12期叶片蔗糖含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69.2%、16.8%和78.6%。在玉米收获期,A2E1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相比CK分别提高了5.4%、6.2%和5.4%,玉米秃尖长显著缩短50.4%。综上所述,5-ALA(22.5g/hm2)和ETH(450mL/hm2)复配能够改善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内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收获穗粒数和产量,增强其抵抗冠层郁闭效应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不同防寒措施对南疆果树越冬期间温度指标的影响及不同防寒材料的保温性能,提出保温效果好、符合实际生产的果树越冬防寒措施.[方法]以稻草帘、短绒毛毡、塑料发泡材料三种包裹物防寒和培土防寒措施为研究内容,通过定点连续测定包裹物内外的温度,对不同包裹物防寒、培土防寒措施的保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包裹物防寒措施中,稻草帘包裹措施的温度日较差小、夜间平均温度高、对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的干预最明显,能够提高最低温度4℃以上且低温出现天数明显减少.此外,树干基部培土20 cm能够提高最低温度9~12℃以上,是一种温度波动小、保温效果好、操作简便的防寒措施.[结论]培土措施和稻草帘包裹措施的保温效果更好,也符合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问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依据该领域6个研究方向的论文发表量、发表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对近35年来有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问题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前沿、研究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领域的6个研究方向中,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基础理论与方法2个研究方向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2)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现状3个研究方向是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且发展迅速;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两家单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