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果蔬采后呼吸作用旺盛,表面微生物代谢活跃,内部水分容易蒸发,品质极易在运输及储藏过程中下降。壳聚糖与壳寡糖具有广谱的抑菌效应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于传统的合成保鲜剂,具有无毒、高效、低残留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采后果蔬的保鲜处理。本研究着重对壳聚糖与壳寡糖的生物活性、制备方法、抑菌机制及其在果蔬保鲜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两种物质在果蔬保鲜应用上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银杏花粉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银杏花粉深加工产品,以银杏花粉为试材,以其提取液的DPPH清除率为指标,研究加热回流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声-微波法提取银杏花粉抗氧化成分的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微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中,微波法提取银杏花粉抗氧化成分的效果最好。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9.38%、料液比1∶30、微波功率109.85 W、微波时间13 min。本研究为银杏花粉抗氧化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为了分离纯化银杏花粉中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组分及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该文对银杏花粉的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分步萃取,采用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和组分分析锁定待纯化萃取相。通过DPPH-HPLC-PAD技术筛选目标清除自由基组分,并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这些组分,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最后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初步研究其潜在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银杏花粉粗提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对DPPH的半抑制率(IC50值)为1.32 mg/m L,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IC50值为0.46、0.84 mg/m L,分别是粗提物的34.85%和63.64%。可见,乙酸乙酯相的清除DPPH活性最高。进一步研究显示,乙酸乙酯相富集了6种主要银杏花粉黄酮,而且均具有清除DPPH活性。经纯化和结构鉴定分别为山奈酚-3,4’-双-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4)、柚皮素(5)和山奈酚(6)。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6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1化合物5。其中山奈酚清除DPPH的IC50值为0.017 mg/m L,与维生素C及芦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为银杏花粉功能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银杏花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且主要是黄酮苷。为了发酵银杏花粉并高效转化银杏花粉黄酮苷,本研究从保存的22株乳酸菌出发对生物转化菌株进行筛选,并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从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银杏花粉料液比4个参数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出一株能单一利用银杏花粉生长并高效转化银杏花粉黄酮苷的菌株B_2,经鉴定为恶味乳杆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37℃、接种量2%(v/v)、发酵时间72 h、银杏花粉培养基的料液比1∶4(w/v)时,转化产物中的山奈酚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银杏花粉的深加工及功效成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分子标记技术不受季节与发育期的限制,对纯合体或杂合体均可进行鉴定,该技术所得的遗传标记具有诸多优越性。运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进而鉴定品种的纯度,可为育种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品种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花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开展了大剂量预试验及小鼠最大给药量试验,并测定了该剂量下的小鼠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结果]大剂量预试验小鼠均未死亡,未有异常反应,不能测出LD50。最大给药量试验显示,小鼠灌胃给药后除银杏花粉组1只小鼠意外死亡外,其他小鼠均未发生死亡或中毒症状,活动、脏器等均未见异常。银杏花粉和银杏花粉发酵饮料的最大给药量分别为21.1 g/kg体重和80.0 m L/kg体重,此最大给药量远高于可能摄入的最高剂量;同时在此剂量下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能够增加雄性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结论]银杏花粉及其发酵饮料对小鼠没有急性毒性作用,并且提示对雄性小鼠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7.
简要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食品品质的特性,从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原料生产、加工工艺、贮藏品质、消费习惯等方面,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食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数据挖掘技术与食品品质提高的进一步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解决溴苯腈残留问题,采用连续富集传代培养的方法,从长期生产溴苯腈的农药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溴苯腈降解菌株BX-1。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BX-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BX-1能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在40h内将50 mg·L-1的溴苯腈完全降解,其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5。0.1m M Fe2+能轻微地促进菌株BX-1降解溴苯腈,而Hg2+能强烈抑制该降解过程。此外,菌株BX-1对溴苯腈的降解效果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借助MS/MS鉴定出菌株BX-1降解溴苯腈的中间代谢产物为3,5-二溴-4-羟基苯甲酸和2,6-二溴苯酚。该研究结果为全面阐释溴苯腈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和溴苯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9.
从自然发酵的泡菜中分离到两株耐酸性乳酸细菌BL1和BL2。两种乳酸菌在MRS发酵培养基中发酵24 h,发酵液pH值可以降到3.5以下。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两种乳酸菌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的细菌。采用PCR技术,分别克隆了菌株BL1和BL2的16S rDNA基因,然后递交到NC-BI网站,获得NCBI核酸序列号HM800503和HM800504。经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L1和BL2分别与乳杆菌L.perolens和L.rhamnosus的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BL1和BL2混合培养时,可以互相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30.
外源硅对不同pH水田土壤铅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外源硅对两种不同pH水田土壤铅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硝酸中和硅酸钠的碱性,以硝酸钠补齐各处理间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差异,消除了因加入硅酸盐改变体系pH及伴随离子对土壤吸附铅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3种温度下两种土壤对铅的吸附特征;加硅促进了酸性土壤对铅的吸附,抑制了碱性土壤对铅的吸附;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的△G<0、△H>0、△S>0,说明两土壤对铅的吸附是吸热、熵增的物理过程为主;加硅后,酸性土壤△G变小、△H变大、△S变大,碱性土壤△G变大、△H变小、△S变小,说明加硅使酸性土壤吸附铅的自发性提高、碱性土壤吸附铅的自发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